正确率40.0%微波炉是用微波来加热食品的工具.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它一碰到金属就会发生反射,金属不吸收也不传导微波;微波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时几乎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食物吸收.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来工作的.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丛炉内逸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的磁控管是个微波发生器,它能产生每秒钟振动频率为$$2 4 5 0 M H z$$的微波,这种微波能穿透食物达$${{5}{c}{m}}$$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微波炉利用的是电流的热效应加热食品
B.微波炉利用的是电磁感应现象
C.微波炉加热时,不能使用金属容器
D.微波可能是纵波
2、['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反射']正确率60.0%$${{“}}$$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讽剌没有见识的人,现有井口大小和深度完全相同两口井,一口是枯井,一口井里有水(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部各有一只青蛙(青蛙位于井底中央处$${{)}}$$,则$${{(}{)}}$$
A
A.枯井中青蛙觉得井口比较大,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大
B.枯井中青蛙觉得井口比较大,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小
C.枯井中青蛙觉得井口比较小,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大
D.两只青蛙觉得井口一样大,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大
3、['折射定律与全反射综合', '光的反射', '折射率的波长表达式和速度表达式']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远处山峰的倒影非常清晰,是因为山峰的光线在水面上发生了全反射
B.远处水面下景物的光线射到水面处,入射角很大,可能发生了全反射,所以看不见
C.近处水面下景物的光线到水面处,入射角较小,反射光强而折射光弱,因此有较多的能量射出水面而进入人眼睛中
D.光线由水射入空气,光的波速变大,波长变小
4、['全反射定义、条件等相关概念', '光的反射']正确率80.0%下图所示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D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5、['薄膜干涉现象及应用', '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光的偏振现象及应用', '光的反射']正确率60.0%以下关于偏振片和增透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3}{D}}$$立体电影充分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
B.为减小光在相机镜面处的反射使景物更清晰,可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一偏振片
C.照相机的增透膜厚度通常为光在该薄膜介质中波长的一半
D.拍摄水下景物时,为减小光在水面处的反射,可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一增透膜
6、['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反射']正确率60.0%一束单色光照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下列光路可能发生的是()
C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7、['薄膜干涉现象及应用', '全反射棱镜', '光的偏振现象及应用', '光的反射']正确率60.0%关于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汽车灯光夜间照着自行车$${{“}}$$尾灯$${{”}}$$,就变得十分明亮,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B.照相机的镜头表面镀有一层膜,使照相效果更好,是利用了光的衍射
C.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工件平面的平整度,利用了光的干涉
D.抽制高强度纤维细丝,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是利用了光的偏振
8、['光沿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反射']正确率60.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A.雨后彩虹
B.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月食和日食
D.小孔成像
9、['根据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画光路图', '折射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光的反射']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平行,红光投射点靠近$${{M}}$$端
B.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平行,蓝光投射点靠近$${{M}}$$端
C.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不平行,红光投射点靠近$${{M}}$$端
D.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不平行,蓝光投射点靠近$${{M}}$$端
10、['光的反射']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1}^{∘}}$$
B.$${{2}^{∘}}$$
C.$${{3}^{∘}}$$
D.$${{4}^{∘}}$$
1. 解析:
选项C正确。根据题目描述,微波会被金属反射且无法穿透金属,因此不能用金属容器盛放食物。选项A错误,微波炉利用的是微波使水分子运动产生热能,而非电流热效应。选项B错误,电磁感应是磁生电现象,与微波加热无关。选项D错误,电磁波是横波。
2. 解析:
选项A正确。枯井中光沿直线传播,青蛙看到的井口大小与实际相同;水井中由于光的折射,青蛙能看到更大范围的井外景象(如图1-2所示)。
3. 解析:
选项C正确。近处景物入射角小,折射光强于反射光,更多光线进入人眼。选项A错误,山峰倒影是反射现象,不一定是全反射。选项B错误,全反射是光从光密到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选项D错误,光从水射入空气时波速变大,但波长$$λ=\frac{v}{f}$$会变大。
4. 解析:
需补充图示。典型的光直线传播现象包括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5. 解析:
选项A正确。3D电影利用偏振光分离左右眼图像。选项B错误,偏振片用于消除反射偏振光,增透膜才是通过干涉减弱反射。选项C错误,增透膜厚度为光在膜中波长的$$1/4$$。选项D错误,水下拍摄应加偏振片而非增透膜。
6. 解析:
需补充图示。可能的光路需满足:入射角≥折射角(光从空气到水时),或全反射条件(光从水到空气且入射角≥临界角)。
7. 解析:
选项C正确。检查平整度利用的是薄膜干涉原理。选项A错误,自行车尾灯利用的是全反射。选项B错误,镜头镀膜利用的是干涉。选项D错误,监控纤维粗细利用的是衍射。
8. 解析:
选项A正确。彩虹是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选项B是反射,选项C和D是光的直线传播。
9. 解析:
选项B正确。平行光入射时,出射光仍平行(如图1-9),蓝光折射率大,偏移更明显。
10. 解析:
需补充图示。通常最小偏向角与棱镜顶角和折射率相关,计算式为$$δ_{min}=2i-A$$,具体数值需根据参数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