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80.0%svg异常
A.红 黄 蓝 紫
B.红 紫 蓝 黄
C.蓝 紫 红 黄
D.蓝 黄 红 紫
2、['双缝干涉现象及条件']正确率80.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P}}$$点到双缝$${{S}_{1}}$$、$${{S}_{2}}$$距离之差$$\Delta S_{1}=0. 7 5 \mu m$$,光屏上$${{Q}}$$点到双缝$${{S}_{1}}$$、$${{S}_{2}}$$距离之差$$\Delta S_{2}=1. 5 \mu m$$,若用频率为$$6. 0 \times1 0^{1 4} \, H z$$的黄光照射双缝,则$${{(}{)}}$$
A.$${{P}}$$点出现明条纹,$${{Q}}$$点出现暗条纹
B.$${{Q}}$$点出现明条纹,$${{P}}$$点出现暗条纹
C.两点均出现明条纹
D.两点均出现暗条纹
3、['薄膜干涉现象及应用', '光的衍射', '双缝干涉现象及条件']正确率80.0%svg异常
A.甲是光的干涉图样,乙是光的衍射图样,丙为薄膜干涉图样,丁为小挡板衍射图样
B.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越长亮条纹越窄
C.同一个单缝做衍射实验,紫光的中央亮条纹比红光的宽
D.从图丙检验工件平整度的操作中,通过干涉条纹可推断出$${{P}}$$为凸处、$${{Q}}$$为凹处
4、['全反射', '双缝干涉现象及条件', '光的干涉', '光的颜色 色散', '光的偏振现象及应用']正确率80.0%下列关于光现象或实验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面上的油膜常常看到彩色条纹是因为光的色散
B.$${{3}{D}}$$电影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C.水中升起的气泡看起来特别亮是因为光由气泡进入水时发生了全反射
D.用同一装置观测红光和绿光双缝干涉条纹,可观察到绿光条纹间距较窄
5、['临界角', '双缝干涉现象及条件', '折射率定义式及物理意义']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用$$a. \ b. \ c. \ d$$表示四种单色光,若$${①{a}{、}{b}}$$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a}}$$的临界角小于$${{b}}$$的临界角;$${②}$$用$${{b}{、}{c}}$$和$${{d}}$$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c}}$$的条纹间距最大$${③}$$用$${{b}{、}{d}}$$照射某金属表面,只有$${{b}}$$能使其发射电子.则可推断$$a. \ b. \ c. \ d$$可能分别是$${{(}{)}}$$
A
A.紫光$${、}$$蓝光$${、}$$红光$${、}$$橙光
B.蓝光$${、}$$紫光$${、}$$红光$${、}$$橙光
C.紫光$${、}$$蓝光$${、}$$橙光$${、}$$红光
D.紫光$${、}$$橙光$${、}$$红光$${、}$$蓝光
6、['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双缝干涉现象及条件']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屏上所有的亮线都是从双缝出来的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叠加形成的,所有的暗线是波谷与波谷叠加形成的
B.若将双缝间距$${{d}}$$减小,光屏上两相邻明条纹间距变小
C.若用频率较大的色光进行实验,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光屏上相邻暗条纹间距减小
D.若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7、['双缝干涉现象及条件', '光的衍射现象',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若遮住一条缝,光屏上还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B.若改用蓝光照射双缝,光屏上的条纹间距会变大
C.若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光屏上的条纹间距会变大
D.若将光屏远离双缝一小段距离,光屏上有可能不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了
8、['双缝干涉现象及条件', '能级及能级跃迁', '全反射定义、条件等相关概念', '能量子表达式、概念理解及简单计算', '热辐射 黑体与黑体辐射']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射向空中,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绿光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上的某一位置会时而出现条纹时而出现暗条纹
C.红光的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大
D.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干涉现象
9、['双缝干涉现象及条件']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第二条暗纹中点仍在$${{P}}$$点
B.第二条暗纹中点在$${{P}}$$点上方
C.中央亮纹的宽度变小,亮纹中点仍在$${{O}}$$点
D.中央亮纹的宽度变大,亮纹中点在$${{O}}$$点上方
10、['折射定律与全反射综合', '双缝干涉现象及条件', '光的偏振现象及应用', '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正确率40.0%以下对于光的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D
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B.雨后美丽的彩虹是光的干涉现象
C.用激光$${{“}}$$焊接$${{”}}$$剥落的视网膜是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好
D.电影院中观看立体电影的眼镜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
1. SVG异常(颜色顺序问题)
题目未给出具体图形或条件,无法判断异常原因。需补充SVG内容或明确颜色排序规则。
2. 双缝干涉实验分析
步骤1:计算黄光波长 $$ \lambda = \frac{c}{f} = \frac{3 \times 10^8}{6.0 \times 10^{14}} = 0.5 \, \mu m $$。
步骤2:判断干涉条件:
- $$ P $$点:$$ \Delta S_1 = 0.75 \, \mu m = 1.5 \lambda $$(半波长奇数倍),为暗条纹。
- $$ Q $$点:$$ \Delta S_2 = 1.5 \, \mu m = 3 \lambda $$(波长整数倍),为明条纹。
结论:$$ Q $$点明纹,$$ P $$点暗纹,选B。
3. 光学图样与现象判断
逐项分析:
- A项:需查看具体图样,无法确认。
- B项: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 \Delta x \propto \lambda $$),错误。
- C项:紫光波长短,中央亮纹更窄,错误。
- D项:薄膜干涉中,凸处条纹向薄侧弯曲,凹处反之,可能正确。
4. 光现象或实验结果正误
逐项分析:
- A项:油膜彩色条纹是干涉现象,非色散,错误。
- B项:3D电影利用偏振,但光是横波,错误。
- C项:气泡特别亮因全反射,但应为光由水进入气泡时发生,错误。
- D项:绿光波长短,条纹间距$$ \Delta x \propto \lambda $$,故更窄,正确。
5. 单色光特性推断
根据条件:
- 临界角$$ \sin C = \frac{1}{n} $$,$$ a $$的临界角小,折射率$$ n_a > n_b $$,频率$$ \nu_a > \nu_b $$。
- 干涉条纹间距$$ \Delta x \propto \lambda $$,$$ c $$的间距最大,故$$ \lambda_c $$最大(红光)。
- 只有$$ b $$能发生光电效应,说明$$ \nu_b > \nu_d $$($$ b $$为紫光/蓝光,$$ d $$为红光/橙光)。
6. 双缝干涉实验细节
逐项分析:
- A项:暗纹是波峰与波谷叠加,错误。
- B项:条纹间距$$ \Delta x \propto \frac{1}{d} $$,$$ d $$减小时$$ \Delta x $$增大,错误。
- C项:频率大则波长$$ \lambda $$小,$$ \Delta x \propto \lambda $$,间距减小,正确。
- D项:双缝需同色光才能形成稳定干涉,错误。
7. 单缝与双缝实验变化
逐项分析:
- A项:遮住一条缝变为单缝衍射,仍出现明暗条纹,正确。
- B项:蓝光波长短,条纹间距变小,错误。
- C项:条纹间距与光强无关,错误。
- D项:条纹间距随光屏距离增大而增大,不会消失,错误。
8. 光学现象正误判断
逐项分析:
- A项:绿光折射率大,临界角小,先消失,正确。
- B项:干涉条纹位置固定,错误。
- C项:红光光子能量小于紫光,错误。
- D项:纵波也能干涉,错误。
9. 中央亮纹与暗纹位置变化
题目描述不完整,需补充实验条件(如波长、缝宽等)才能判断条纹移动方向。
10. 光现象解释
逐项分析:
- A项:偏振说明光是横波,错误。
- B项:彩虹是色散非干涉,错误。
- C项:激光焊接利用高能量,非相干性,错误。
- D项:立体眼镜用偏振原理,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