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光的折射
B.光的衍射
C.光的干涉
D.光的偏振
2、['折射定律与全反射综合', '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遇到障碍物时$${{a}}$$光更容易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a}}$$、$${{b}}$$光在涂层表面一定不会发生全反射
D.在真空中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条纹间距
3、['临界角', '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折射率定义式及物理意义', '折射率的波长表达式和速度表达式']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当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b}}$$光比$${{a}}$$光更容易发生全反射
B.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时,$${{a}}$$光的条纹间距比$${{b}}$$光的宽
C.$${{b}}$$光比$${{a}}$$光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它们的折射率关系应有$${{n}_{a}{>}{{n}_{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应有$${{v}_{a}{>}{{v}_{b}}}$$
4、['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光子说及光子能量表达式', '光子动量及其公式',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核反应']正确率60.0%以下例举了一部分关于近代物理学的相关表述内容
$${①{“}}$$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mathrm{_1^2 H+^3 H \to_2^4 H e+_0^n}$$,核能大小的计算公式$$\triangle E=\frac{\triangle m c^{2}} {2}$$
$${②}$$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③}$$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④}$$电子质量为$${{m}}$$,一对正$${、}$$负电子以相同的动能$${{E}_{k}}$$相向碰撞,$${{“}}$$湮灭$${{”}}$$后放出一对光子,设光子的频率为$${{γ}{、}}$$动量为$${{p}}$$和$${{p}^{′}}$$,光速为$${{c}}$$,则式子$$h \gamma=m c^{2}+E_{k}$$和$${{p}{=}{−}{{p}^{′}}}$$成立
$${⑤{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⑥}$$光子的能量$${{ε}}$$和动量$${{p}}$$可以表示为$${{ε}{=}{h}{ν}}$$和$$p=\frac{h} {\lambda}$$,能量$${{ε}}$$和动量$${{p}}$$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λ}}$$或频率$${{ν}}$$是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
$$\odot^{1 4} \mathrm{C}$$的半衰期为$${{5}{7}{3}{0}}$$年,今测得某古树中$$\mathrm{^{1 4} \, C}$$的含量为当时的四分之一,则该古树的死亡时间约$$1 1 4 6 0$$年
$${⑧}$$由放射性元素中放射出来的$${{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γ}}$$射线的光子并且很容易绕过阻碍物到达目的地
结合你所学后的理解,你认为$${①{~}{⑧}}$$中正确的是()
B
A.只有$${①{③}{④}{⑤}}$$正确
B.只有$${③{④}{⑥}{⑦}}$$正确
C.只有$${②{④}{⑤}{⑧}}$$正确
D.只有$$\textcircled{2} \textcircled{3} \textcircled{4} \textcircled{6} \textcircled{7} \textcircled{8}$$正确
5、['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正确率40.0%医生诊病时用一种俗称$${{“}{B}}$$超$${{”}}$$的仪器探测人体内脏的位置,发现可能的病变,这种仪器通过它的探头不断向人体发出短促的超声波(频率很高,人耳听不到的声波)脉冲,超声波遇到人体不同组织的分界面时会反射回来,又被探头接收,这些信号经电子电路处理后可以合成体内脏器的像,医生分析这些影像,做出医学诊断,这样的仪器使用超声波而不用普通的声波的原因是$${{(}{)}}$$
A
A.因为超声波波长更小,不容易发生衍射
B.因为超声波波长更小,更容易发生衍射
C.因为超声波波长更大,不容易发生衍射
D.因为超声波波长更大,更容易发生衍射
6、['薄膜干涉现象及应用', '双缝干涉现象及条件', '光导纤维',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光的偏振现象的实际应用
B.光纤一般是由折射率较低的玻璃内芯和折射率较高的外层透明介质组成
C.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当孔$${、}$$缝或障碍物的大小比光的波长大得多时,衍射现象较明显
D.在红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当两缝间距离减小且两缝到光屏的距离增大时,相邻条纹间距增大
7、['光的衍射现象',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间距相等的更窄条纹
B.间距相等的更宽条纹
C.间距不等的更窄条纹
D.间距不等的更宽条纹
8、['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光子说及光子能量表达式',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甲$${、}$$乙$${、}$$丙三种光的频率大小关系$$\nu$$
B.乙光和丙光是同一种颜色的光,但乙光的强度大于丙光的强度
C.乙光比甲光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D.乙光的光子能量小于甲光的光子能量
9、['双缝干涉现象及条件', '光的干涉',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正确率40.0%以下哪种属于白光的干涉图样$${{(}{)}}$$
A
A.水面上漂浮的油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的彩色条纹
B.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屏上呈现的彩色条纹
C.白光通过一条狭缝后在屏上呈现的彩色条纹
D.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
10、['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正确率80.0%svg异常
D
A.电子衍射图样说明了电子具有粒子性
B.加速电压越大,电子的物质波波长越长
C.电子物质波波长比可见光波长更长
D.动量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对应的物质波波长也相等
1. 解析:题目描述不完整,无法直接判断选项。通常光的折射、衍射、干涉和偏振是光学中的不同现象,需根据具体情境选择。
2. 解析:题目未给出 $$a$$ 光和 $$b$$ 光的特性(如波长或频率),但根据选项分析:
- A选项错误,真空中所有光速相同($$c$$)。
- B选项需波长信息,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
- C选项绝对化,全反射与入射角有关。
- D选项中,条纹间距 $$Δx = \frac{λL}{d}$$,若 $$a$$ 光波长更大,则间距更大。
3. 解析:假设 $$a$$ 光折射率更大($$n_a > n_b$$),则:
- A选项正确,$$b$$ 光临界角更大,更易全反射。
- B选项正确,$$a$$ 光波长更短,条纹间距更窄。
- C选项错误,$$a$$ 光波长更短,衍射更不明显。
- D选项正确,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v = \frac{c}{n}$$)。
4. 解析:逐项分析:
- ①错误,核能公式应为 $$ΔE = Δmc^2$$。
- ②错误,光电效应中最大初动能与频率有关,与强度无关。
- ③正确,电子跃迁时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 ④正确,湮灭满足能量守恒(静质量+动能)和动量守恒。
- ⑤错误,β射线是核内中子转化产生的电子。
- ⑥正确,光子粒子性和波动性的描述正确。
- ⑦正确,半衰期计算 $$t = 2 \times 5730 = 11460$$ 年。
- ⑧错误,α射线是氦核,γ射线是光子但穿透性强。
综上,正确答案为 B(③④⑥⑦)。
5. 解析:超声波因频率高、波长短,不易发生衍射(A正确)。B、D矛盾,C波长更大错误。
6. 解析:
- A错误,增透膜利用干涉,非偏振。
- B错误,光纤内芯折射率更高(全反射需求)。
- C错误,衍射需尺寸接近或小于波长。
- D正确,条纹间距 $$Δx = \frac{λL}{d}$$,$$d$$ 减小且 $$L$$ 增大时 $$Δx$$ 增大。
7. 解析:题目缺失具体条件,但若双缝间距减小或波长增大,条纹间距会变宽(B可能正确)。
8. 解析:假设甲光波长最短(频率最高),则:
- A需具体数据。
- B可能正确,强度不同可导致条纹亮度差异。
- C正确,乙光波长更长,衍射更明显。
- D正确,乙光频率更低,光子能量 $$E = hν$$ 更小。
9. 解析:白光的干涉图样需满足相干光叠加,如油膜干涉(A正确)。B、D为色散,C为衍射。
10. 解析:
- A错误,衍射说明波动性。
- B错误,电压越大电子速度越大,波长 $$λ = \frac{h}{p}$$ 越短。
- C错误,电子波长通常更短(如电子显微镜)。
- D正确,波长 $$λ = \frac{h}{p}$$,动量相同则波长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