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简谐运动中反映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振动周期
B.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
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同种条件下用紫光做实验比红光做实验得到的条纹更宽
D.在单缝衍射现象中要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狭缝宽度必须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多
2、['电磁波谱', '光子说及光子能量表达式',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折射率的波长表达式和速度表达式']正确率60.0%关于红光和紫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红光的频率大于紫光的频率
B.在同一种玻璃中红光的传播速度小于紫光的传播速度
C.红光光子能量小于紫光光子能量
D.紫光比红光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3、['电磁波谱',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正确率80.0%为了消杀新冠病毒,防控重点场所使用一种人体感应紫外线灯。这种灯装有红外线感应开关,人来灯灭,人走灯亮,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红外线的衍射能力比紫外线的强
B.紫外线能消杀病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
C.真空中红外线的传播速度比紫外线的大
D.红外线感应开关通过接收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控制电路通断
4、['光的颜色 色散',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为了使拍出的照片更加清晰(星芒线越短),需要调大相机镜头口径值$${{(}{F}}$$值)
B.两组实验均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C.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光源发出的光波长越大,拍出的照片中星芒线越长
D.有些照片中没有出现星芒现象,说明在拍摄过程中光没有发生衍射现象
5、['全反射',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折射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正确率80.0%在温度$${{t}{=}{{2}{0}}{℃}}$$时,波长$$\lambda=5 9 8. 3 n m$$的单色光在几种介质中的折射率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介质 | 折射率 | 介质 | 折射率 |
空气 | $$1. 0 0 0 2 8$$ | 水 | $${{1}{.}{3}{3}}$$ |
玻璃 | $${{1}{.}{6}{5}}$$ | 水晶 | $${{1}{.}{5}{5}}$$ |
C
A.该单色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的速度
B.该单色光在水中比在空气中更容易发生衍射
C.该单色光从玻璃射入水中可能会发生全反射
D.水晶对其他波长的单色光的折射率也都是$${{1}{.}{5}{5}}$$
6、['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折射率定义式及物理意义', '折射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折射率的波长表达式和速度表达式']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小
B.$${{A}}$$光束与$${{B}}$$光束相比更易衍射
C.该玻璃的折射率为$${\sqrt {3}}$$
D.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小
7、['临界角', '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折射率定义式及物理意义', '折射率的波长表达式和速度表达式']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当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b}}$$光比$${{a}}$$光更容易发生全反射
B.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时,$${{a}}$$光的条纹间距比$${{b}}$$光的宽
C.$${{b}}$$光比$${{a}}$$光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它们的折射率关系应有$${{n}_{a}{>}{{n}_{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应有$${{v}_{a}{>}{{v}_{b}}}$$
8、['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折射率定义式及物理意义', '光的折射的相关计算']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a}}$$光线是红光,$${{b}}$$光线是紫光
B.当光线在水滴背面发生全反射时,我们看到的彩虹最为鲜艳明亮
C.$${{a}}$$光在水滴中的传播时间比$${{b}}$$光在水滴中的传播时间长
D.遇到同样的障碍物,$${{a}}$$光比$${{b}}$$光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9、['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正确率80.0%svg异常
D
A.电子衍射图样说明了电子具有粒子性
B.加速电压越大,电子的物质波波长越长
C.电子物质波波长比可见光波长更长
D.动量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对应的物质波波长也相等
10、['全反射', '光的干涉', '光的偏振现象及应用',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正确率80.0%关于光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托马斯$${{⋅}}$$杨通过光的单缝衍射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B.日落时分,在岸上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片可以使影像更清晰
C.马路积水上的油膜呈现彩色图样是光的衍射现象
D.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应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第一题解析:
选项A错误,简谐运动中反映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振幅,而非周期。选项B错误,波的传播速度是振动状态的传播速度,与质点振动速度无关。选项C错误,紫光波长比红光短,干涉条纹间距$$Δx = \frac{λL}{d}$$更小,条纹更窄。选项D正确,衍射明显条件是狭缝宽度与波长相近或更小。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二题解析:
选项A错误,红光频率低于紫光。选项B错误,红光折射率小,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更大($$v = \frac{c}{n}$$)。选项C正确,光子能量$$E = hν$$与频率成正比。选项D错误,紫光波长更短,衍射更不明显。正确答案为C。
第三题解析:
选项A正确,红外线波长更长,衍射能力更强。选项B正确,紫外线光子能量高($$E = \frac{hc}{λ}$$)可破坏病毒结构。选项C错误,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速度相同($$c = 3×10^8 m/s$$)。选项D正确,人体辐射红外线被感应器接收。因此错误说法为C。
第四题解析:
选项A错误,增大F值(缩小光圈)会加长星芒线。选项B正确,实验通过控制变量研究波长和口径的影响。选项C正确,波长越大衍射效应越显著($$θ ≈ \frac{λ}{a}$$),星芒线更长。选项D错误,无星芒可能是光圈全开导致衍射不明显。正确答案为D(题目要求选错误说法)。
第五题解析:
选项A错误,玻璃折射率更大,光速更小($$v = \frac{c}{1.65} < \frac{c}{1.33}$$)。选项B正确,水中波长$$λ' = \frac{λ}{n}$$更接近宏观障碍物尺寸。选项C错误,从玻璃(n=1.65)到水(n=1.33)为光疏到光密介质,不会全反射。选项D错误,折射率随波长变化。正确答案为B。
第六题解析:
根据图示,A光偏折更大说明折射率更大($$n_A > n_B$$)。选项A正确,$$v = \frac{c}{n}$$,A光速度更小。选项B错误,A光折射率大对应频率高、波长短,衍射更困难。选项C错误,临界角条件不满足$$n = \sqrt{3}$$。选项D正确,A光波长短,干涉条纹间距$$Δx = \frac{λL}{d}$$更小。正确答案为AD。
第七题解析:
b光偏折更小说明折射率更小($$n_b < n_a$$)。选项A正确,b光临界角更大($$sinθ_c = \frac{1}{n}$$),不易全反射。选项B正确,a光波长更长,干涉条纹更宽。选项C正确,b光波长短衍射不明显。选项D错误,$$n_a > n_b$$但$$v_a = \frac{c}{n_a} < v_b$$。正确答案为ABC。
第八题解析:
a光偏折更小应为红光(频率低)。选项A错误,图中a对应红光。选项B正确,全反射时色散最显著。选项C正确,红光折射率小,在水滴中路径更短但速度更快($$t = \frac{L}{v}$$)。选项D正确,红光波长更长衍射更明显。正确答案为BCD。
第九题解析:
选项A错误,衍射说明波动性。选项B错误,加速电压越大电子波长越短($$λ = \frac{h}{p}$$,动能增大)。选项C错误,电子物质波波长通常比可见光短。选项D正确,波长$$λ = \frac{h}{p}$$与粒子种类无关。正确答案为D。
第十题解析:
选项A错误,杨氏双缝实验证明波动性。选项B正确,偏振片可消除水面反射眩光。选项C错误,油膜彩色是干涉现象。选项D错误,增透膜利用干涉相消反射光。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