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产生的光子中有$${{3}}$$种属于巴尔末线系
B.产生的光子中有$${{6}}$$种属于巴尔末线系
C.从$${{n}{=}{5}}$$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产生的光子波长最长
D.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要吸收$$2. 5 5 \mathrm{e V}$$的能量
2、['能级及能级跃迁']正确率60.0%用能量为$${{E}}$$的单色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后,发现氢原子能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v_{1}, ~ v_{2}, ~ v_{3}$$,由此可知单色光的能量$${{E}}$$为()
C
A.$${{h}{{v}_{1}}}$$
B.$${{h}{{v}_{2}}}$$
C.$${{h}{{v}_{3}}}$$
D.$$h \ ( \ v_{1}+v_{2}+v_{3} )$$
3、['半衰期的概念',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能级及能级跃迁',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正确率60.0%关于近代物理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β}}$$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但射线的穿透本领远比$${{β}}$$射线强
B.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
C.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时,氢原子的能量增大
4、['能级及能级跃迁',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核反应', '聚变反应']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mathrm{^{1 5}_{7} N+_{1}^{1} H \to_{6}^{1 2} C+_{2}^{4} H e}$$是$${{α}}$$衰变方程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轻核聚变
C.大量的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能够发出$${{6}}$$条谱线
D.$${{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
5、['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能级及能级跃迁', '半衰期的概念',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氡的半衰期是$${{3}{.}{8}}$$天,若有$${{1}{6}}$$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一定只剩下$${{4}}$$个氡原子核
B.玻尔原子理论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能解释氦原子的光谱现象
C.$$\sum_{9 0}^{2 3 2} T h ($$钍核)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变成$$\sum_{8 2}^{2 0 8} P b ($$铅核)
D.一个氢原子处在$${{n}{=}{4}}$$的能级,最多可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6、['能级及能级跃迁']正确率60.0%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
C
A.辐射能量,能级升高
B.辐射能量,能级降低
C.吸收能量,能级升高
D.吸收能量,能级降低
7、['能级及能级跃迁',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原子群$${{B}}$$最多可能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B.原子群$${{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n}{=}{4}}$$的能级
C.若要使原子群$${{A}}$$发生电离,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可以大于$$3. 4 e V$$
D.若原子群$${{A}}$$辐射出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原子群$${{B}}$$可能辐射出的所有光也都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8、['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能级及能级跃迁']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玻尔原子理论及氢原子能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原子中的电子在某一定态时,电子做变速运动,向外辐射能量
B.原子中的电子运行轨道分布是连续的
C.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吸收光子由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氢原子的能量增大
D.一群氢原子从$${{n}{=}{3}}$$能级向$${{n}{=}{1}}$$能级跃迁,最多能发出$${{2}}$$种不同颜色的光
9、['能级及能级跃迁', '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核反应']正确率60.0%下列的若干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核泄漏事故污染物$${{C}{s}{{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其核反应方程式为$$\stackrel{1 3 7} {5 5} \mathrm{C s} \to\stackrel{1 3 7} {5 6} \mathrm{B a}+x,$$可以判断$${{x}}$$为$${{β}}$$粒子
B.对于同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C.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它的总质量剩下一半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了
10、['能级及能级跃迁']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E_{0}=1 2. 0 9 \mathrm{e V}$$
B.辐射$${{6}}$$种频率的光中包含红光
C.辐射$${{6}}$$种频率的光中没有蓝光
D.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高能级的激发态,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以下是各题的详细解析:
1. 解析:
巴尔末线系对应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时释放的光子。题目中氢原子从 $$n=5$$ 能级跃迁,可能产生的巴尔末线系光子为:$$5 \to 2$$、$$4 \to 2$$、$$3 \to 2$$,共 3 种,故选项 A 正确,B 错误。波长最长的光子对应能量最小,即 $$5 \to 4$$ 跃迁(非巴尔末线系),C 错误。从 $$n=4$$ 跃迁到 $$n=2$$ 是释放能量,D 错误。
2. 解析:
氢原子释放三种频率的光子,说明基态氢原子被激发到 $$n=3$$ 能级。单色光能量 $$E$$ 等于 $$n=3$$ 与基态的能量差,即 $$E = h v_3$$(最高频率对应最大能级差),故选项 C 正确。
3. 解析:
$$β$$ 射线是电子流,$$γ$$ 射线是电磁波,A 错误。半衰期定义正确,B 正确。比结合能越大核子结合越牢固,C 错误。电子跃迁到离核更近的轨道时,氢原子能量减小,D 错误。
4. 解析:
选项 A 是人工核反应,非 $$α$$ 衰变,错误。太阳能量主要来自聚变,B 正确。$$n=5$$ 能级的氢原子可辐射 $$C_5^2 = 10$$ 条谱线,C 错误。$$α$$ 散射实验证明原子核式结构,D 错误。
5. 解析:
半衰期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量原子核,A 错误。玻尔理论仅能解释氢原子光谱,B 错误。钍核衰变为铅核的质量数减少 $$24$$($$6 \times 4$$),电荷数减少 $$8$$($$6 \times 2 - 4$$),计算正确,C 正确。一个氢原子在 $$n=4$$ 能级最多辐射 $$3$$ 种光子,D 错误。
6. 解析:
基态氢原子向激发态跃迁需吸收能量,能级升高,故选项 C 正确。
7. 解析:
原子群 $$B$$($$n=3$$)可能辐射 $$3 \to 2$$ 和 $$3 \to 1$$ 两种光子,A 正确。$$A$$($$n=2$$)需吸收 $$2 \to 4$$ 的能量($$2.55 \text{ eV}$$),而 $$B$$ 的光子能量为 $$1.89 \text{ eV}$$ 或 $$12.09 \text{ eV}$$,不匹配,B 错误。$$A$$ 电离需能量 $$≥ 3.4 \text{ eV}$$,C 正确。若 $$A$$ 的光能引发光电效应,则 $$B$$ 的更高能量光子(如 $$12.09 \text{ eV}$$)也能,但 $$1.89 \text{ eV}$$ 不一定,D 错误。
8. 解析:
定态电子不辐射能量,A 错误。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B 错误。吸收光子跃迁后原子能量增大,C 正确。$$n=3 \to 1$$ 跃迁可发出 3 种光($$3 \to 2$$、$$2 \to 1$$、$$3 \to 1$$),D 错误。
9. 解析:
核反应方程中 $$x$$ 为 $$β$$ 粒子($$_{-1}^0 e$$),A 正确。光电效应中最大初动能与频率成线性关系,B 正确。放射性矿石总质量包含未衰变部分和生成物,不会减半,C 错误。电子跃迁到高能级轨道时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D 正确。因此不正确的是 C。
10. 解析:
$$E_0$$ 为 $$n=3 \to 1$$ 跃迁的能量差($$12.09 \text{ eV}$$),A 正确。巴尔末线系($$n \to 2$$)包含红光($$3 \to 2$$),B 正确。蓝光对应更高能量(如 $$4 \to 2$$),题目未排除,C 错误。电子跃迁到高能级时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D 部分正确(动能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