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城市夜间的路灯常常用高压钠灯,其工作物质是钠,钠在被激发放电时,其辐射的谱线主要集中在钠原子的特征谱线$$5 8 9 n m$$到$$5 8 9. 6 n m$$附近,这一波长的谱线正是可见光的黄光波段,所以灯光呈现黄色,若用一个发出的是连续光谱的光源照射钠的冷蒸气,此时钠原子吸收对应的光,这时我们若通过分光镜去观察光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能看到连续的光谱
B.只能看到两根暗线
C.在黄光区域有两暗线
D.看到一片白光
2、['能级及能级跃迁',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光子说及光子能量表达式', '光谱']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减少
B.氢原子被激发后发出的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紫外线光子的能量
C.$${{α}}$$射线是由原子核内放射出的氦核,$${{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
D.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都可以用来分析物质的组成成分
3、['光谱']正确率40.0%重点防疫场所常使用一种人体感应紫外线灯,这种灯装有红外线感应开关,人来灯灭,人走灯亮,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红外线的光子能量比紫外线的大
B.红外线的衍射能力比紫外线的强
C.紫外线能消杀病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
D.红外线感应开关通过接收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控制电路通断
4、['光谱']正确率60.0%关于物质的吸收光谱和明线光谱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吸收光谱和明线光谱的产生方法不同,它们的谱线互不相关
B.吸收光谱和明线光谱的产生方法相同,它们的谱线重合
C.明线光谱与吸收光谱都是连续谱
D.明线光谱与吸收光谱都可以用于光谱分析,以鉴别物质和确定化学组成
5、['半衰期的概念', '热辐射 黑体与黑体辐射', '光谱']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黑体辐射只与温度有关
B.改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或者压强,可以改变其半衰期。
C.连续谱也可用于光谱分析
D.有的原子的发射光谱是线状谱,有的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
6、['裂变反应', '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反应堆与核电站',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光谱']正确率6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作光谱分析时只能用发射光谱,不能用吸收光谱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
C.在$$\alpha, ~ \beta, ~ \gamma,$$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铀核$$( \begin{array} {c} {2 3 8} \\ {9 0} \\ \end{array} U )$$衰变为铅核$$\C_{8 2}^{2 0 6} P b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
7、['能级及能级跃迁',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光谱', '聚变反应']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氢气放电管发出可见光,说明原子核结构发生了改变
B.康普顿效应实验说明了光不但具有粒子性,还具有能量和动量
C.$${{“}}$$人造太阳$${{”}}$$是轻核聚变的一个重要应用之一,它的核反应方程是$$4_{2} H e+\frac{1} {0} n \to\frac{2} {1} H+\frac{3} {1} H$$
D.一个处于$${{n}{=}{3}}$$能级状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
8、['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能级及能级跃迁',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光谱']正确率40.0%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B.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人们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来确定物质的组成
C.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D.根据玻尔理论,用能量为$${{1}{2}{e}{V}}$$的电子碰撞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不可能吸收其能量而跃迁到激发态
9、['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能级及能级跃迁',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光谱']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要吸收能量
B.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
C.大量原子从$${{n}{=}{3}}$$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光谱线有$${{4}}$$种
D.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
10、['半衰期的概念',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光谱', '质量亏损']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温度升高镭的半衰期变短
B.光电效应中,遏止电压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产生光电效应的金属材料无关
C.有些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有些原子的发射光谱是线状谱
D.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但氘核的质量小于单个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
1. 解析:
当连续光谱的光源照射钠蒸气时,钠原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即其特征谱线对应的光),因此在分光镜中观察到的连续光谱会在黄光区域(589 nm 到 589.6 nm)出现两条暗线(吸收线)。其他波长的光不受影响,仍为连续光谱。
正确答案:C(在黄光区域有两暗线)。
2. 解析:
A. 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电子动能增加(因轨道半径减小,速度增大),电势能减少(因库仑力做正功)。
B. 可见光光子能量小于紫外线光子能量($$E = h\nu$$,紫外线频率更高)。
C. $$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并非核外电子。
D. 明线光谱(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均可用于物质成分分析。
正确答案:D。
3. 解析:
A. 红外线光子能量比紫外线小(波长更长,频率更低)。
B. 红外线波长更长,衍射能力更强。
C. 紫外线能量高,可破坏病毒核酸结构。
D. 人体辐射红外线,感应开关通过接收红外信号控制电路。
错误说法:A(红外线光子能量更小)。
4. 解析:
A. 吸收光谱和明线光谱的产生方法不同(前者为吸收,后者为发射),但谱线对应同一能级跃迁,故相关。
B. 谱线位置重合,但产生方法不同。
C. 两者均为线状谱,非连续谱。
D. 两者均可用于光谱分析。
正确答案:D。
5. 解析:
A. 黑体辐射与温度和材料表面性质均有关。
B. 半衰期是核内属性,不受温度或压强影响。
C. 连续谱无法用于光谱分析(缺乏特征性)。
D. 原子发射光谱均为线状谱。
无正确选项(原题可能存在设计问题)。
6. 解析:
A. 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均可用于分析。
B. $$β$$衰变的电子来自核内中子转化。
C. $$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D. 铀核衰变为铅核需经过 $$8$$ 次 $$α$$ 衰变(质量数减少 $$32$$)和 $$6$$ 次 $$β$$ 衰变(电荷数调整)。
正确答案:C。
7. 解析:
A. 可见光是电子跃迁产生,与核结构无关。
B. 康普顿效应证明光的粒子性(动量转移)。
C. 轻核聚变方程应为 $$^2_1H + ^3_1H \to ^4_2He + ^1_0n$$。
D. 单个氢原子从 $$n=3$$ 跃迁最多发出 $$2$$ 种光子($$3 \to 2$$ 和 $$2 \to 1$$)。
正确答案:B。
8. 解析:
A.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内,但电子也有质量。
B. 特征谱线是元素分析的依据。
C. 电子跃迁到低能级时动能增大($$v \propto 1/r$$),电势能减小。
D. 基态氢原子跃迁需吸收 $$10.2 eV$$ 或 $$12.09 eV$$ 等特定能量,$$12 eV$$ 不匹配。
正确答案:B。
9. 解析:
A. 从激发态到基态应释放能量。
B. 特征谱线是物质鉴别的依据。
C. 大量氢原子从 $$n=3$$ 跃迁可产生 $$3$$ 条谱线($$3 \to 2$$, $$2 \to 1$$, $$3 \to 1$$)。
D. 光谱频率与能级差满足 $$h\nu = \Delta E$$。
正确答案:B。
10. 解析:
A. 半衰期与温度无关。
B. 遏止电压与金属逸出功和入射光频率均有关。
C. 原子发射光谱均为线状谱。
D. 氘核质量小于质子与中子质量和(质量亏损)。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