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电子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B.电场线虽然是假想的一簇曲线或直线,但可以用实验方法模拟出来
C.沿电场方向电场强度越来越小
D.电源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与是否接外电路无关
2、['电子的发现']正确率60.0%关于阴极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阴极射线是真空管内由负极放出的质子流
B.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内由正极放出的电子流
C.阴极射线管中的高电压是为了使电子加速
D.阴极射线管中的高电压是为了使电子偏转,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60.0%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有()
C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和质子的存在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C.贝可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D.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4、['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电子的发现']正确率60.0%下列史实能说明原子核有微观结构的是()
D
A.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B.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
C.爱因斯坦利用光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5、['反应堆与核电站',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电子的发现']正确率60.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B.$${{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核能来发电的
D.天然放射现象证实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6、['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能量子表达式、概念理解及简单计算', '热辐射 黑体与黑体辐射',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正确率40.0%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实验促进了人们对微观领域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
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C.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D.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7、['半衰期的概念',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60.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
B.汤姆孙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
C.氢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两个氡原子核,经过$${{3}{.}{8}}$$天,一定只剩一个氡原子核
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
8、['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能级及能级跃迁',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电子的发现']正确率60.0%以下事实为$${{“}}$$原子核可再分$${{”}}$$的依据的是( )
D
A.电子的发现
B.$${{α}}$$粒子散射实验
C.氢原子发光
D.天然放射现象
9、['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能级及能级跃迁',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电子的发现']正确率60.0%关于近代物理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根据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变小
B.汤姆孙根据气体放电管实验断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C.玻尔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0、['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60.0%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C
A.普朗克发现了电子
B.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
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1. 选项C不正确。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沿电场方向的距离无必然关系,电场强度可能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取决于具体的电场分布。
2. 选项C正确。阴极射线是真空管内由负极(阴极)放出的电子流,高电压的作用是加速电子,而非偏转。
3. 选项C正确。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A项错误(汤姆孙发现电子,未发现质子);B项错误(卢瑟福证实原子核式结构,未证实原子可再分);D项错误(玻尔模型是对卢瑟福模型的修正,而非彻底否定)。
4. 选项D正确。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自发衰变,揭示了核内结构;A项说明原子可分;B项说明原子核式结构;C项与原子核无关。
5. 选项C正确。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A项错误(电子发现说明原子可分,非核结构);B项错误($$α$$散射实验仅证实核式结构,质子与中子由其他实验发现);D项错误(天然放射现象说明核结构复杂,非原子结构)。
6. 选项D错误。玻尔理论仅成功解释氢原子光谱,无法解释所有原子发光现象;量子理论由普朗克等人建立。
7. 选项A正确。电子发现证明原子可分;B项错误(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C项错误(半衰期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单个原子);D项错误($$β$$衰变的电子来源于中子转化)。
8. 选项D正确。天然放射现象证明原子核可衰变,说明其有内部结构;A项说明原子可分;B项说明核式结构;C项与核结构无关。
9. 选项B正确。汤姆孙通过实验测定阴极射线粒子(电子)的比荷;A项错误(电子动能增大);C项错误(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D项错误(玻尔理论仅适用于氢原子)。
10. 选项C正确。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A项错误(汤姆孙发现电子);B项错误(普朗克提出能量子);D项错误(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