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波源与接收者相互靠近会使波源的发射频率变高
B.$${{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的结构
C.贝克勒尔发现的$${{β}}$$射线为核外电子流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原子核越稳定
3、['能级及能级跃迁',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60.0%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确立了原子有内部结构
B.氢原子光谱表明氢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D.处于基态的一个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n}{=}{3}}$$激发态后,可能发射$${{3}}$$种频率的光子
4、['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质量亏损']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温度越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越长
B.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与照射光强度有关
C.汤姆生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D.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都向外界放出核能
5、['能级及能级跃迁',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正确率40.0%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D
A.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B.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β}}$$粒子是原子的核外电子
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产生$${{3}}$$条不同频率的谱线
D.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了原子核内存在中子
6、['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正确率60.0%已知天然放射现象放出$$\alpha, ~ \beta, ~ \gamma$$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是$${{(}{)}}$$
C
A.$$\alpha, ~ \beta, ~ \gamma$$三种射线分别是氦原子核$${、}$$电子和中子
B.三种射线中$${{α}}$$射线速度最快$${、{β}}$$射线离作用最强$${、{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
C.$${{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可以产生质子,核反应方程为$$^4_{2} H e+~_{7}^{1 4} N \to~_{8}^{1 7} O+~_{1}^{1} H$$
D.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最早用$${{α}}$$射线完成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核式结构的原子模型
7、['能级及能级跃迁',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核反应', '聚变反应']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mathrm{^{1 5}_{7} N+_{1}^{1} H \to_{6}^{1 2} C+_{2}^{4} H e}$$是$${{α}}$$衰变方程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轻核聚变
C.大量的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能够发出$${{6}}$$条谱线
D.$${{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
8、['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强度越强,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C.$$2 3 5_{9 2} U+_{0}^{1} n \to_{5 6}^{1 4 4} B a+_{3 6}^{8 9} K+3_{0}^{1} n$$是核裂变反应,反应前后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D.根据玻尔理论,原子核外电子由高轨道向低轨道跃迁时将辐射光子,原子能量降低
9、['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60.0%关于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α}}$$粒子散射是因为$${{α}}$$粒子碰撞到原子内部电子所致
B.$${{α}}$$粒子散射是因为$${{α}}$$粒子碰撞到原子内部质量较大的负电荷所致
C.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方向前进说明所碰到的原子核对$${{α}}$$粒子作用力弱
D.少量$${{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质量较大的正电荷体积占原子体积比例较小
10、['能级及能级跃迁',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核反应']正确率60.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
B.氢原子光谱是连续光谱,而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对应太阳高层大气中含有的元素
C.在核反应过程的前后,原子核的质量数守恒,质量可能减少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高速电子流
1. 选项分析:
A. 错误。波源与接收者相互靠近会使接收频率变高(多普勒效应),但波源的发射频率不变
B. 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而非原子核的结构
C. 错误。贝克勒尔发现的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流,不是核外电子
D. 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答案:D
3. 选项分析:
A. 错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确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但原子有内部结构在此之前已被发现
B. 正确。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表明氢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C. 错误。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D. 错误。一个氢原子从n=3跃迁到基态最多只能发射2种频率的光子(3→2和2→1,或3→1)
答案:B
4. 选项分析:
A.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温度无关,只由原子核本身决定
B. 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与照射光频率有关,与光强度无关
C. 错误。汤姆生发现电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核式结构
D. 正确。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有质量亏损,都放出核能
答案:D
5. 选项分析:
A. 错误。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质子存在是由其他实验证明的
B. 错误。β粒子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不是核外电子
C. 错误。一个氢原子从n=3跃迁到基态最多只能产生2条谱线
D. 正确。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了中子的存在
答案:D
6. 选项分析:
A. 错误。α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电子,γ射线是光子,不是中子
B. 错误。三种射线中β射线速度最快,γ射线电离作用最弱但穿透能力最强
C. 正确。这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D. 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完成的,不是汤姆孙
答案:C
7. 选项分析:
A. 错误。这是人工核反应,不是α衰变
B. 正确。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源于氢核聚变
C. 错误。大量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能够发出C(5,2)=10条谱线
D. 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原子的核式结构,不能证实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答案:B
8. 选项分析:
A. 错误。卢瑟福实验证明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是后来发现的
B. 错误。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强度无关
C. 错误。核反应前后电荷守恒,但质量不守恒(有质量亏损)
D. 正确。根据玻尔理论,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原子能量降低
答案:D
9. 选项分析:
A. 错误。α粒子散射是因为与原子核的库仑斥力,不是与电子碰撞
B. 错误。原子内部没有质量较大的负电荷
C. 正确。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对α粒子作用力弱
D. 正确。少量α粒子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正电荷集中在很小区域内
答案:C D
10. 选项分析:
A. 错误。电子从较小轨道跃迁到较大轨道时,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但总能量增大(需要吸收能量)
B. 错误。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不是连续光谱
C. 正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但可能有质量亏损(质量减少)
D. 错误。阴极射线是电子流,但它是从阴极发射的电子,不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变产生的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