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C.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光子的概念
D.汤姆逊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模型
2、['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及表达式',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60.0%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D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电荷是量子化的
C.法拉第根据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得出电磁感应定律
D.楞次定律的任何表述,都是与能量守恒定律相一致的
4、['半衰期',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正确率8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卢瑟福将量子观点引入原子模型中,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
C.汤姆孙在研究$${{γ}}$$射线时发现了电子
D.比较$${{α}}$$、$${{β}}$$、$${{γ}}$$三种射线,由$${{α}}$$粒子组成的$${{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弱、穿透能力最强
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80.0%在镭核$$\bigoplus_{8 8}^{2 2 6} R a$$中,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分别是$${{(}{)}}$$
C
A.质子数$${{8}{8}}$$,中子数$${{2}{2}{6}}$$
B.质子数$${{2}{2}{6}}$$,中子数$${{8}{8}}$$
C.质子数$${{8}{8}}$$,中子数$${{1}{3}{8}}$$
D.质子数$${{1}{3}{8}}$$,中子数$${{2}{2}{6}}$$
6、['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光子说及光子能量表达式',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60.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B.阴极射线的本质是高速电子束
C.汤姆孙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玻尔提出量子化的原子理论,从而解释了氢原子的特征谱线
7、['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电子的发现',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正确率60.0%$${{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电子说法正确的是()
C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B.$${{β}}$$射线也可能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
D.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
8、['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能级及能级跃迁',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40.0%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D
A.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B.玻尔原子理论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能解释氮原子的光谱现象
C.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此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9、['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现象',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电子的发现',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60.0%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B
A.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B.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质子
C.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思想
D.爱因斯坦创立$${{“}}$$光子说$${{”}}$$并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运用这些理论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0、['半衰期的概念',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核反应']正确率60.0%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原子核是可再分的
B.核反应方程$$2 3 4_{9 0} T h \to{}_{9 1}^{2 3 4} P a+X$$中的$${{X}}$$表示中子
C.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D.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
1. 解析:
A选项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研究的是电磁感应现象。
B选项正确,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C选项错误,爱因斯坦首先提出光子概念解释光电效应,普朗克提出的是量子化假说。
D选项错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核式结构模型。
正确答案:B
2. 解析:
A选项错误,电子发现说明原子可分,核式结构由$$α$$散射实验证明。
B选项错误,电荷量子化由密立根油滴实验证实。
C选项错误,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流磁效应是奥斯特发现的。
D选项正确,楞次定律本质是能量守恒在电磁感应中的体现。
正确答案:D
4. 解析:
A选项正确,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
B选项错误,玻尔将量子化引入原子模型解释氢光谱,卢瑟福提出的是核式模型。
C选项错误,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
D选项错误,$$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
正确答案:A
5. 解析:
镭核$$^{226}_{88}Ra$$中:
质子数 = 原子序数 = 88
中子数 = 质量数 - 质子数 = 226 - 88 = 138
正确答案:C
6. 解析:
A选项正确,爱因斯坦光子说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B选项正确,阴极射线本质是高速电子流。
C选项错误,卢瑟福通过$$α$$散射实验提出核式结构。
D选项正确,玻尔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
不正确的是C
7. 解析:
A选项错误,电子发现说明原子可分,核结构由$$α$$散射实验证明。
B选项错误,$$β$$射线来自原子核内中子衰变。
C选项正确,光电子来自金属中的自由电子。
D选项错误,电子轨道量子化是玻尔模型内容。
正确答案:C
8. 解析:
A选项错误,康普顿效应也揭示光的粒子性。
B选项错误,玻尔理论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
C选项错误,卢瑟福通过$$α$$散射实验提出核式结构。
D选项正确,天然放射性说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
正确答案:D
9. 解析:
A选项正确,汤姆孙发现电子。
B选项错误,卢瑟福通过$$α$$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质子发现是其后续研究。
C选项正确,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
D选项正确,爱因斯坦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
与事实不符的是B
10. 解析:
A选项错误,$$α$$散射实验证明原子核存在,未证明其可分性。
B选项错误,$$X$$是$$β$$粒子(电子)。
C选项正确,比结合能越大核越稳定。
D选项错误,衰变快慢与化学状态无关。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