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近代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知识点考前基础单选题自测题解析-北京市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62.0%

2025-07-21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知识点考前基础单选题自测题解析-北京市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62.0%
1、['物体运动轨迹、速度、受力的相互判断',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2、['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及表达式',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正确率60.0%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D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电荷是量子化的

C.法拉第根据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得出电磁感应定律

D.楞次定律的任何表述,都是与能量守恒定律相一致的

3、['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正确率80.0%svg异常

B

A.为了解释甲图装置出现的实验现象,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

B.玻尔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用乙图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汤姆孙利用丙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D.通过丁图可知$${{F}{e}}$$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所以如果把$${{F}{e}}$$核分裂成$${{E}}$$、$${{F}}$$两个原子核,该反应会释放出核能

4、['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正确率60.0%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的偏转是由于受到原子内正电荷的库仑力作用而发生的,其中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被反向弹回.假定一个速度为$${{v}}$$的高速$${{α}}$$粒子$$\mathrm{(^4 H e )}$$与金原子核$$\mathrm{(^{1 9 7}_{7 9} \ A u )}$$发生“弹性正碰”(“碰撞”前金原子核可认为是静止的),则(

D

A.$${{α}}$$粒子在靠近金原子核的过程中电势能逐渐减小

B.$${{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分布在原子内部

D.当它们的距离最小时$${,{α}}$$粒子与金原子核的动量大小之比为$${{4}}$$∶$${{1}{9}{7}}$$

5、['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聚变反应']

正确率60.0%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

B

A.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B.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表明光子也具有动量

C.$${{“}}$$原子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物质组成$${{”}}$$是通过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判定的

D.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

6、['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聚变反应']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汤姆孙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式结构

B.核反应方程为$$\mathrm{^2 H+_{1}^{3} H}$$→$$\mathrm{^4 H e+_{0} n}$$的反应是一个裂变反应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

D.光电效应实验中,若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则遏止电压减小

7、['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估算原子核半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B.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质量

C.玻尔理论认为原子的能量是连续的,电子的轨道半径是不连续的

D.光照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光波长太短

8、['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正确率60.0%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粒子$${{(}{)}}$$

C

A.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传播

B.穿过金箔后都发生较大的偏转

C.绝大多数穿过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较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

D.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弹回

9、['裂变反应',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聚变反应']

正确率60.0%关于下面四个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C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10、['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正确率60.0%下列哪个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D

A.阴极射线实验

B.光电效应实验

C.$${{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

D.$${{α}}$$粒子散射实验

2、解析:

选项D正确。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体现,任何表述都与能量守恒一致。

选项A错误,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可分,但核式结构是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的。

选项B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内部存在集中正电荷的核,电荷量子化是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发现的。

选项C错误,法拉第是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得出电磁感应定律,而非电流磁效应。

3、解析:

选项B正确。玻尔提出的定态和跃迁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选项A错误,普朗克提出能量子概念是为了解释黑体辐射,与图示装置无关。

选项C错误,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提出"枣糕模型",并非图示装置。

选项D错误,$$Fe$$核比结合能最大说明其最稳定,分裂会吸收能量而非释放。

4、解析:

选项D正确。弹性碰撞时动量守恒,最小距离时相对速度为零,动量比等于质量反比$$4:197$$。

选项A错误,α粒子靠近金核时克服库仑力做功,电势能增大。

选项B错误,该实验只能证明原子核存在,不能说明组成。

选项C错误,实验证明正电荷集中在核内而非均匀分布。

5、解析:

选项B正确。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子具有动量,是光的粒子性有力证据。

选项A错误,比结合能越大核越稳定。

选项C错误,该结论是汤姆孙模型,卢瑟福实验推翻了它。

选项D错误,太阳能量主要来自聚变反应。

6、解析:

选项C正确。氢原子辐射光子后轨道半径减小,库仑力做功使电子速度增大。

选项A错误,卢瑟福通过α散射实验提出核式结构。

选项B错误,该反应是聚变而非裂变。

选项D错误,遏止电压随频率增大而增大。

7、解析:

选项A正确。α粒子散射实验可通过碰撞参数估算核半径。

选项B正确。光子质量可由$$m=E/c^2$$计算。

选项C错误。玻尔理论中能量和轨道半径都是量子化的。

选项D错误。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光子能量不足(波长太长)。

8、解析:

选项C正确。卢瑟福根据绝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少数大角度偏转的现象提出核式结构。

其他选项描述的现象与实验事实不符。

10、解析:

选项D正确。α粒子散射实验导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选项A发现电子,选项B证明光的粒子性,选项C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