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轨迹$${{a}}$$
B.轨迹$${{b}}$$
C.轨迹$${{c}}$$
D.轨迹$${{d}}$$
2、['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及表达式',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1}{8}{9}{7}}$$年,贝克勒尔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且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B.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查德威克利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D.纽曼和韦柏先后总结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能级及能级跃迁', '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80.0%svg异常
B
A.为了解释甲图装置出现的实验现象,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
B.玻尔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用乙图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汤姆孙利用丙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D.通过丁图可知$${{F}{e}}$$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所以如果把$${{F}{e}}$$核分裂成$${{E}}$$、$${{F}}$$两个原子核,该反应会释放出核能
4、['能级及能级跃迁',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60.0%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确立了原子有内部结构
B.氢原子光谱表明氢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D.基态的一个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n}{=}{3}}$$激发态后,可能发射$${{3}}$$种频率的光子
5、['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的$${{“}}$$西瓜模型$${{”}}$$是正确的
B.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其运动方向受到较大的影响
C.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在其中
D.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带正电的那部分物质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
6、['能级及能级跃迁',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卢瑟福根据天然放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一个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C.铀$$( \begin{array} {l} {2 3 8} \\ {9 2} \\ \end{array} U )$$经过多次$${{α}{、}{β}}$$衰变形成稳定的铅$$( \begin{array} {c} {2 0 6} \\ {8 2} \\ \end{array} P b )$$的过程中,有$${{6}}$$个中子转变成质子
D.机场$${、}$$车站等地进行安全检查时,能轻而易举地窥见箱内物品,利用了$${{γ}}$$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
7、['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电子的发现']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
B.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
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
D.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8、['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正确率60.0%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中子数减少$${{3}}$$个
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
D.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
9、['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正确率60.0%如图是原子物理史上几个著名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10、['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60.0%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D
A.波尔原子理论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中子
C.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确定了原子核的存在
D.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原子内部存在电子
1. 题目未提供SVG图像或具体描述,无法判断轨迹$${{a}}$$、$${{b}}$$、$${{c}}$$、$${{d}}$$的异常原因。
2. 选项解析:
A. 错误。电子是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管发现的,贝克勒尔发现的是天然放射性现象。
B. 错误。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解释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由玻尔理论解释。
C. 错误。质子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的,查德威克发现的是中子。
D. 正确。纽曼和韦柏独立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形式。
3. 选项解析:
A. 错误。普朗克提出能量子是为解释黑体辐射,与甲图装置无关。
B. 错误。玻尔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但乙图未指明是否为氢原子光谱。
C. 正确。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提出"枣糕模型"。
D. 错误。$${{F}{e}}$$核比结合能最大,但分裂会吸收能量而非释放。
4. 选项解析:
A. 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核式结构,而非一般内部结构。
B. 正确。氢原子光谱的分立性说明能量量子化。
C. 错误。康普顿效应也揭示光的粒子性。
D. 错误。从$${{n}{=}{3}}$$跃迁最多发射$${{C}_{3}^{2}=3}$$种频率光子,但"可能"表述不严谨。
5. 选项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
A. 错误。实验否定了汤姆孙模型。
B. 错误。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受影响。
C. 错误。此为汤姆孙模型内容,已被实验否定。
D. 正确。实验证明原子正电荷集中在极小核内。
6. 选项解析:
A. 错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核式结构。
B. 错误。从高能级到低能级应释放光子,能量减少。
C. 正确。$${{}^{238}_{92}U \to {}^{206}_{82}Pb}$$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每次$${{β}}$$衰变使1个中子转为质子,共6个。
D. 错误。安检使用X射线而非$${{γ}}$$射线。
7. 选项解析:
A. 正确。核式结构模型完美解释$${{α}}$$粒子大角度偏转。
B. 错误。汤姆孙发现电子揭示原子可分,非原子核结构。
C. 错误。$${{β}}$$射线是核内中子转质子时放出的电子。
D. 错误。天然放射现象是贝克勒尔发现的,说明原子核可分。
8. 选项解析:
A. 错误。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质子-中子模型由查德威克等后续建立。
B. 正确。$${{α}}$$衰变减少2个中子,$${{β}}$$衰变增加1个中子,净减少1个,但题目描述可能有误。
C. 错误。同第7题C项。
D. 正确。比结合能越大,核子结合越牢固。
9. 无SVG图像或实验描述,无法解析。
10. 选项解析:
A. 错误。玻尔理论改进核式模型,但未"证实"。
B. 错误。卢瑟福实验证实质子存在,中子由查德威克发现。
C. 部分正确。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但原子核存在由卢瑟福证明。
D. 正确。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