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B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氢原子的能量减少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轻核裂变
D.$$\mathrm{^{2 1 0}_{8 3}} B i$$的半衰期是$${{5}}$$天,$$1 0 0 g_{8 3}^{2 1 0} B i$$原子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g}}$$
2、['裂变反应', '裂变的理解及计算', '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聚变反应', '聚变的理解及计算']正确率60.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D
A.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frac4 2 H e+\frac{1 4} {7} \, N \to\overset{1 7} {8} \, O+\overset{1} {1} H$$是$${⼈}$$类第$${⼀}$$次实现原子核人工转变
B.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2_{1} H+_{1}^{3} H \to_{2}^{4} H e+_{0}^{1} n$$
C.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其中$${⼀}$$种典型反应是:$$2 3 8_{9 2} U+_{0}^{1} n \to_{5 6}^{1 4 4} B a+_{3 6}^{8 9} K r+3_{0}^{1} n$$
D.$${{β}}$$衰变的实质在于核内的中$${⼦}$$转化成了$${⼀}$$个质$${⼦}$$和$${⼀}$$个电$${⼦}$$,其转化$${⽅}$$程是:$$\Hi_{0}^{1} n \to\l_{1}^{1} H+\l_{-1}^{0} e$$
3、['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聚变反应']正确率40.0%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C
A.$${{β}}$$粒子带负电,所以$${{β}}$$射线有可能是核外电子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轻核聚变
D.居里夫妇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4、['裂变反应',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聚变反应']正确率80.0%下列核反应方程式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
C
A.$$\mathrm{^{1 4}_{7} N+_{2}^{4} H e \to_{8}^{1 7} O+_{1}^{1} H}$$
B.$$\mathrm{^{2 3 8} U \to_{9 0}^{2 3 4} T h+_{2}^{4} H e}$$
C.$$\mathrm{_1^2 H+^3 H \to_2^4 H e+_0^n}$$
D.$$2 3 5_{9 2} \mathrm{U}+_{0}^{1} \mathrm{n} \to_{5 6}^{1 4 4} \mathrm{B a}+_{3 6}^{8 9} \mathrm{K r}+3_{0}^{1} \mathrm{n}$$
5、['裂变反应',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聚变反应']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利用$${{α}}$$射线可发现金属制品中的裂纹
B.$$2 3 5_{9 2} U$$原子核中,质子间的库仑力能使它自发裂变
C.在温度达到$${{1}{0}^{7}{K}}$$时,$${^{2}_{1}{H}}$$能与$${^{3}_{1}{H}}$$发生聚变,这个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一束$${{C}{{6}{0}}}$$分子通过双缝装置后会出现干涉图样,证明分子也会象光波一样表现出波动性
6、['裂变反应',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半衰期的概念',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聚变反应']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C.核聚变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中平均每个核子的小
D.半衰期跟放射性元素以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无关
7、['裂变反应',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质量亏损', '聚变反应']正确率60.0%关于轻核聚变释放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一次聚变反应一定比一次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多
B.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每个核子释放的平均能量一定大
C.聚变反应中粒子的比结合能变小
D.聚变反应中由于形成质量较大的核,故反应后质量增加
8、['裂变反应',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核反应', '聚变反应']正确率60.0%下列核反应方程,属于人工转变的是()
D
A.$$\mathrm{^{1 4}_{6} C \to^{1 4}_{7} \ N+_{-1}^{0} e}$$
B.$$\mathrm{\Delta^{2 3 5} \, U+_{0}^{1} ~ n \to_{5 3}^{1 3 9} ~ I+_{3 9}^{9 5} ~ Y+2_{0}^{1} n ~}$$
C.$$\mathrm{_1^2 H+^3 H \to_2^4 H e+_0^n}$$
D.$$\mathrm{^4 H e+_{1 3}^{2 7} \ A l \to_{1 5}^{3 0} \ P+_{0}^{1} \ n}$$
9、['裂变反应', '半衰期的概念', '核反应', '聚变反应']正确率60.0%关于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氢弹和原子弹都是利用的重核裂变
B.在核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
C.半衰期越大,原子核衰变越快
D.目前,各个国家的核能发电都利用的重核裂变
10、['半衰期的概念',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聚变反应']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卢瑟福利用$${{α}}$$粒子的散射实验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查德威克预言了中子的存在,后经卢瑟福通过实验进行了证实;
C.$$\mathrm{^{2 3 5} 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若地球温度的升高,其半衰期将变短;
D.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核裂变反应;
1. 解析:
选项A错误,$$γ$$射线是电磁波,不是电子流;选项B正确,氢原子辐射光子后,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能量减少;选项C错误,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轻核聚变;选项D错误,经过10天(2个半衰期),剩余质量为$$100g \times (1/2)^2 = 25g$$。正确答案是B。
2. 解析:
选项A正确,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实验是人类首次实现原子核人工转变;选项B错误,该反应是氘氚聚变,但不是太阳的主要能量来源;选项C错误,铀核裂变的典型反应是$$^{235}_{92}U$$而非$$^{238}_{92}U$$;选项D正确,$$β$$衰变的实质是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正确答案是A和D。
3. 解析:
选项A错误,$$β$$射线是核内中子衰变产生的电子;选项B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电子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选项C正确,太阳能量主要来自轻核聚变;选项D错误,天然放射现象是贝克勒尔发现的。正确答案是C。
4. 解析:
选项A是人工核转变;选项B是$$α$$衰变;选项C是氘氚聚变,属于轻核聚变;选项D是重核裂变。正确答案是C。
5. 解析:
选项A错误,通常用$$γ$$射线探伤;选项B错误,库仑力不能直接导致自发裂变;选项C错误,聚变反应释放能量;选项D正确,$$C_{60}$$分子干涉实验证明其波动性。正确答案是D。
6. 解析:
选项A错误,$$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选项B错误,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选项C错误,聚变中每个核子放出能量更大;选项D正确,半衰期与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正确答案是D。
7. 解析:
选项A错误,单次反应能量取决于具体核反应;选项B正确,聚变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更大;选项C错误,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大;选项D错误,聚变后质量亏损。正确答案是B。
8. 解析:
选项A是$$β$$衰变;选项B是裂变;选项C是聚变;选项D是用$$α$$粒子轰击铝核的人工转变。正确答案是D。
9. 解析:
选项A错误,氢弹利用聚变;选项B错误,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不守恒;选项C错误,半衰期越大衰变越慢;选项D正确。正确答案是D。
10. 解析:
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查德威克自己发现中子;选项C错误,半衰期与温度无关;选项D错误,太阳内部是聚变。正确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