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0.0%svg异常
A.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0}{W}}$$
B.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7}{.}{0}{V}}$$
C.电动机产生的热功率为$${{4}{.}{0}{W}}$$
D.电源的输出功率为$${{2}{4}{W}}$$
2、['粒子的分类', '发现新粒子', '正负电荷 元电荷 比荷']正确率60.0%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粒子组成.$${{u}}$$夸克带电量为$$+ \frac{2} {3} e, ~ d$$夸克带电量为$$- \frac{1} {3} 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C.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D.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3、['发现新粒子',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库仑定律公式及其适用条件']正确率80.0%svg异常
B
A.等效替代法
B.微小量放大法
C.微元法
D.理想模型法
4、['安培力的大小简单计算及应用', '发现新粒子', '安培力的方向判断(左手定则)']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线圈受到的安培力为$${{B}{I}{l}}$$
B.线圈中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指向纸内
C.若发现左盘向上翘起,则应增大线圈的电流
D.若把线圈电流方向相反大小不变,则线圈仍保持平衡
5、['发现新粒子', '功率', '电功与电功率定义、表达式、物理意义及简单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A.$$0. 2 5 \Omega$$
B.$$0. 7 5 \Omega$$
C.$${{1}{.}{5}{Ω}}$$
D.$$3. 7 5 \Omega$$
6、['能级及能级跃迁', '发现新粒子',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某一频率的光的照射下,能发出多种频率的光子,其中有一种光的频率与入射光频率相同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中子
C.某种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照射光的时长
D.一个$$\mathrm{^{2 3 8} 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mathrm{_{8 2}^{2 0 6} \ P b}$$原子核的过程中,共发生了$${{8}}$$次衰变
7、['安培力的大小简单计算及应用', '磁电式电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发现新粒子', '安培力的方向判断(左手定则)']正确率80.0%svg异常
D
A.电表表盘刻度均匀说明指针偏转角度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B.螺旋弹簧对线圈的运动有阻碍作用
C.由前视图可知,线圈将顺时针偏转
D.由前视图可知,线圈将逆时针偏转
8、['发现新粒子', '电磁学其他拓展实验']正确率80.0%svg异常
D
A.本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B.静电计可以用电压表替代
C.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测量电容器电量的变化情况
D.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观察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情况
9、['发现新粒子', '库仑定律']正确率80.0%svg异常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发现新粒子', '霍尔效应']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前表面的电势比后表面的低
B.前、后表面间的电压$${{U}}$$与$${{v}}$$无关
C.前、后表面间的电压$${{U}}$$与$${{c}}$$成正比
D.自由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大小为$$\frac{e U} {a}$$
1. 题目未给出电路图或具体条件,无法直接计算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电压、热功率或电源输出功率。需根据电路定律(如欧姆定律、功率公式)结合题目条件推导,但选项数据无法验证。
2. 质子的电荷为 $$+e$$,中子为电中性。根据夸克电荷计算:
- 质子:$$2 \times \left(+\frac{2}{3}e\right) + 1 \times \left(-\frac{1}{3}e\right) = +e$$(对应选项C的 $$2u + 1d$$)。
- 中子:$$1 \times \left(+\frac{2}{3}e\right) + 2 \times \left(-\frac{1}{3}e\right) = 0$$(对应选项C的 $$1u + 2d$$)。
正确答案为 C。
3. 题目未说明具体实验方法,但常见物理方法中:
- 等效替代法用于替代测量(如电阻箱替代待测电阻)。
- 微小量放大法用于观察微小变化(如卡文迪许扭秤)。
- 微元法用于积分推导(如分割曲线求长度)。
- 理想模型法用于简化问题(如质点、点电荷)。
需根据实验内容判断,但题目信息不足。
4. 安培力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
- 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电流方向未给出,无法确定安培力方向(A、B无法直接判断)。
- 左盘上翘说明安培力使线圈向下,需增大电流以增强安培力(C正确)。
- 电流反向则安培力反向,平衡被破坏(D错误)。
部分正确选项为 C。
5. 题目未给出电路或电阻计算条件,无法直接求解电阻值。需根据欧姆定律或串并联公式推导,但缺失必要信息。
6. 分析选项:
- A正确:基态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跃迁,可能发射多种频率的光,包括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的共振荧光。
- B错误:$$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中子由查德威克发现。
- C错误:光电效应取决于光子频率而非时长。
- D需计算衰变次数:$$238-206=32$$($$4n$$),故 $$α$$衰变 $$8$$ 次,$$β$$衰变 $$6$$ 次,共 $$14$$ 次,选项错误。
正确答案为 A。
7. 电表工作原理分析:
- A错误:均匀刻度是因磁场均匀性,偏转角与电流成正比,但非线性磁场会导致刻度不均。
- B正确:螺旋弹簧阻碍线圈转动,提供恢复力矩。
- C/D需根据电流方向判断,题目未说明磁场方向,无法确定偏转方向。
部分正确选项为 B。
8. 静电计用途分析:
- A错误: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容与 $$d$$、$$S$$ 关系)。
- B错误:电压表会分流,静电计不改变电路。
- C错误:静电计测量电压,非电量。
- D正确:静电计直接显示电容器电压变化。
正确答案为 D。
9. 题目未给出具体实验或图像,无法判断选项对应内容。需补充信息。
10. 霍尔效应分析:
- A正确: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相反,由洛伦兹力偏转方向可判断前表面电势低。
- B错误:电压 $$U$$ 与载流子速度 $$v$$ 成正比($$U = Bvd$$)。
- C错误:$$U$$ 与 $$c$$(题目未定义)关系不明确。
- D正确:平衡时洛伦兹力与电场力相等,即 $$eE = e\frac{U}{a}$$。
正确答案为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