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图甲中氢原子发出的三条光波长$${{λ}_{1}}$$、$${{λ}_{2}}$$、$${{λ}_{3}}$$的关系为$$\lambda_{1}=\lambda_{2}+\lambda_{3}$$
B.图乙中$${{A}}$$、$${{B}}$$、$${{C}}$$三种射线分别为 $$\beta. ~ \gamma. ~ \alpha$$
C.图丙中的链式反应就是原子弹爆炸发生的核反应
D.图丁中两曲线交于$${{U}}$$轴同一点,说明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
2、['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电能的输送', '反应堆与核电站', '核能的利用', '质量亏损']正确率40.0%在未来的中国,从沿海的广东$${、}$$浙江$${、}$$福建到内陆的湖北$${、}$$湖南$${、}$$江西,几十座核电站将拔地而起。发展核电既是中国发展突破能源$${、}$$交通$${、}$$环保瓶颈的上策,也符合关于$${{“}}$$节能减排$${{”}}$$的号召。下列关于核电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核电站的能量转换过程是:通过核反应堆将核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汽轮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核反应过程中质量和质量数都发生了亏损
C.在核反应堆中利用石墨吸收中子从而减少中子对环境的影响
D.为了减少从核电站到用户的电能损失,可以利用变压器降低电压输电
3、['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图示装置的核反应类型是人工转变
B.要使核反应速度减慢,可以将铀棒插入得更深
C.裂变反应的燃料是铀,反应过程有质量亏损
D.石墨起到降低反应温度的作用
4、['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反应堆与核电站']正确率60.0%关于我国已建成并投入运用的核电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它们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原子能的
B.它们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原子能的
C.它们的核燃料都是纯铀$${{2}{3}{5}}$$
D.有一座是利用核裂变一座是利用核聚变释放原子能
5、['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核反应']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若某单色光照射两种不同金属时均可产生光电效应,则其照射逸出功大的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大
B.只有当裂变物质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才能发生链式反应
C.玻尔原子理论中,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轨道向高能级轨道跃迁时要放出光子
D.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6、['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β}}$$衰变总是伴随着$${{α}}$$衰变发生的
B.$$3 2_{1 5} P$$的半衰期为$${{1}{4}}$$天,则$${{1}{0}{0}}$$个$$3 2_{1 5} P$$原子经$${{1}{4}}$$天后还有$${{5}{0}}$$个
C.各种衰变都会发射高能粒子,衰变后产生的新核都处于低能级状态
D.无论是核聚变,还是核裂变,产生的新核比结合能都增加
7、['裂变反应', '裂变的理解及计算', '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正确率40.0%一个$$2 3 5_{9 2} U$$原子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反应,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2 3 5_{9 2} U+_{0}^{1} n \to_{5 4}^{1 4 0} \; X e+_{Z}^{A} X+2_{0}^{1}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X}}$$原子核中含有$${{3}{8}}$$个中子
B.$${{X}}$$原子核中含有$${{9}{4}}$$个核子
C.因为裂变释放能量,根据$${{E}{=}{m}{{c}^{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小
D.因为裂变释放能量,$$\frac{1 4 0} {5 4} \, X e$$与$${^{A}_{Z}{X}}$$的比结合能都小于$$2 3 5_{9 2} U$$核
8、['裂变反应', '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半衰期的概念']正确率40.0%铀核裂变是核电站核能的重要来源,其一种裂变反应$$\begin{array} {l l} {2 3 5} \\ {9 2} \\ \end{array}$$$${{U}{+}{^{1}_{0}}}$$$$n \to~ \frac{1 4 4} {5 6}$$$$B a+\mathit{\Pi}_{3 6}^{8 9}$$$$K r+3_{0}^{1}$$$${{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
A.铀核的半袞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B.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有影响
C.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
D.上述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
9、['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正确率60.0%如图是原子物理史上几个著名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10、['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半衰期的概念',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正确率60.0%原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对微观未知粒子的探测可以使我们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宇宙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放出电子,说明原子核内有电子
B.原子核的半衰期可以通过加压或者升温等方法进行改变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核子数越大,则结合能越大
D.裂变反应堆中,镉棒的作用是减慢中子的速率,以维持链式反应进行
以下是各题的详细解析:
1. 解析:
A选项错误,氢原子能级跃迁中波长关系不满足线性叠加($$λ_1 = λ_2 + λ_3$$)。B选项正确,图乙中A、B、C分别对应$$β$$、$$γ$$、$$α$$射线。C选项正确,链式反应是原子弹的核反应原理。D选项正确,光电效应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由入射光频率决定,与强度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BCD。
2. 解析:
A选项正确,核电站能量转换过程为核能→热能→机械能→电能。B选项错误,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亏损(转化为能量)。C选项错误,石墨用于慢化中子而非吸收。D选项错误,变压器用于升压输电以减少损耗。正确答案为A。
3. 解析:
A选项错误,图示为链式裂变反应而非人工转变。B选项错误,插入铀棒更深会加快反应速度。C选项正确,铀裂变存在质量亏损。D选项错误,石墨用于慢化中子而非降温。正确答案为C。
4. 解析:
我国核电站均利用核裂变(B正确),燃料为铀235(C正确)。A和D选项错误,目前无商用核聚变电站。正确答案为B。
5. 解析:
A选项正确,逸出功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小。B选项正确,链式反应需体积≥临界体积。C选项错误,电子向高能级跃迁需吸收能量。D选项正确,衰变满足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正确答案为BD。
6. 解析:
A选项错误,$$β$$衰变可独立发生。B选项错误,半衰期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量原子。C选项错误,新核可能处于激发态。D选项正确,核反应后新核更稳定(比结合能增大)。正确答案为D。
7. 解析:
裂变方程中$$Z=38$$、$$A=94$$,故X为$$^{94}_{38}Sr$$,中子数=94-38=56(A错误)。B选项正确,核子数为94。C选项错误,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亏损。D选项错误,裂变产物比结合能大于铀核。正确答案为B。
8. 解析:
A选项错误,半衰期是核本身属性,与温度无关。B选项正确,体积需≥临界体积。C选项正确,反应堆可人工控制。D选项正确,裂变释放中子。因此不正确的为A。
9. 解析:
题目未提供具体实验图示,无法判断选项内容。需补充实验描述方可解析。
10. 解析:
A选项错误,$$β$$衰变的电子由中子转化而来。B选项错误,半衰期不受物态变化影响。C选项正确,结合能随核子数增加(但比结合能不一定)。D选项错误,镉棒吸收中子以控制反应速度。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