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近代物理原子核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原子核知识点专题进阶自测题答案-青海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50.0%

2025-07-28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原子核知识点专题进阶自测题答案-青海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50.0%
1、['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应用范围和推导',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反冲与爆炸']

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

C.$${{a}}$$表示反冲核的运动轨迹

D.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

2、['半衰期的概念',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质量亏损', '反冲与爆炸', '洛伦兹力的方向判断']

正确率40.0%在某真空环境中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一静止的铀核沿水平方向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2 3 8_{9 2} U \underline{{-}} \to{}_{9 0}^{2 3 4} T h+{}_{2}^{4} H 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衰变后钍核的动量等于$${{α}}$$粒子的动量

B.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C.从上往下看,衰变后的钍核和$${{α}}$$粒子都做逆时针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

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3、['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核反应', '聚变反应']

正确率40.0%下列方程属于原子核人工转变的是(

D

A.$$\mathrm{^{2 3 4}_{9 0} T h \to^{2 3 4}_{9 1} ~ P a+_{-1}^{0} e}$$

B.$$\mathrm{^1 H+^2 H \to_{2}^{3} H e+\gamma}$$

C.$$\mathrm{^{2 3 8} U \to^{2 3 4} \ T h+_{2}^{4} h e}$$

D.$$\mathrm{^4 H e+_{1 3}^{2 7} \ A l \to_{1 5}^{3 0} \ P+_{0}^{1} \ n}$$

4、['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核反应']

正确率40.0%$$\mathrm{^{2 3 5} 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mathrm{_{8 2}^{2 0 7} P b}$$,则(

B

A.$$m=7, ~ n=3$$

B.$$m=7, ~ n=4$$

C.$$m=1 4, ~ n=9$$

D.$$m=1 4, ~ n=1 8$$

5、['半衰期的概念',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核反应']

正确率80.0%某些建筑材料可产生放射性气体氡,氡经过人的呼吸道后能沉积在肺部,并放出大量的射线,危害人体健康。若一个氡核$$\mathrm{(^{2 2 2} R n )}$$发生一次$${{α}}$$衰变生成新核钋$$\binom{2 1 8} {8 4} \mathrm{P o}$$,并放出一个能量为$${{E}{=}{{0}{.}{0}{9}}{{M}{e}{V}}}$$的$${{γ}}$$光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生成的钋核与原来的氡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C.钋核的比结合能小于氡核的比结合能

D.氡核$${{α}}$$衰变中产生的$${{γ}}$$光子是从钋核中放出的

6、['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应用范围和推导',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stackrel{1 4} {6} C \to\stackrel{2} {1} H+\stackrel{1 2} {5} B$$

B.$$\stackrel{1 4} {6} C \to-1 e+\stackrel{1 4} {7} N$$

C.$$\stackrel{1 4} {6} C \to\stackrel{0} {1} e+\stackrel{1 4} {5} B$$

D.$$\overset{1 4} {6} C \to\overset{4} {2} H e+\overset{1 0} {4} B e$$

7、['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正确率60.0%由原子核的衰变可知(

D

A.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就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

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产生的新核的化学性质不变

C.$${{α}}$$衰变说明原子核内部存在氦核

D.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

8、['半衰期的概念',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理解核子、电荷数和质量数']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用加温或加压的方法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B.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后,核内质子数减少$${{4}}$$个

C.$$\frac{2 3 9} {9 4} \mathrm{P u}$$与$$\mathrm{^{2 3 9} U}$$的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核子数

D.放射性物质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

9、['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正确率40.0%关于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α}}$$衰变的本质是$${{1}}$$个中子转变为$${{1}}$$个质子和$${{1}}$$个电子

B.$${{β}}$$衰变的本质是$${{2}}$$个中子和$${{2}}$$个质子转变为一个$${{H}{e}}$$原子核和一个中子

C.$$\frac{2 3 8} {9 2} \, U$$衰变为$$\stackrel{2 0 6} {8 2} P b$$要经历$${{8}}$$次$${{α}}$$衰变,$${{6}}$$次$${{β}}$$衰变

D.若镭的半衰期为$${{T}}$$,经过$${{3}{T}}$$的时间,则发生衰变的质量为原来的$$\frac{1} {8}$$

10、['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光的波粒二象性',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不确定性关系']

正确率40.0%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D

A.核反应$$^2_{1} H+_{1}^{3} H \to_{2}^{4} H e+_{0}^{1} n$$中,氦核的比结合能小于氘核$$\langle{\;_{1}^{2} H} \rangle$$

B.铀$${{2}{3}{8}}$$经一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后,形成的新核相比铀$${{2}{3}{8}}$$质量数减少了$${{4}}$$,电荷数减少$${{3}}$$

C.科技的进步,测量工具精度的提升,将来可以同时精确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D.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小,难以观察其波动性

1. 解析:

题目描述不完整,无法直接判断选项。但根据选项内容推测,可能涉及衰变轨迹和磁场方向。若为$$α$$衰变,反冲核与$$α$$粒子动量守恒,轨迹半径$$r=\frac{mv}{qB}$$,电荷数大的钍核轨迹半径较小,故$$a$$可能为反冲核轨迹(C正确)。磁场方向需根据轨迹偏转判断,但题目未明确,D无法确定。

2. 解析:

A. 动量守恒,钍核与$$α$$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正确。
B. 半衰期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单个原子核,错误。
C. 由左手定则,两者带正电且动量相反,旋转方向相同(逆时针),正确。
D. 衰变后质量亏损转化为能量,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铀核质量,错误。
答案:A、C。

3. 解析:

原子核人工转变需用粒子轰击靶核。A为$$β$$衰变,C为$$α$$衰变;B是核聚变;D中$$α$$粒子轰击铝核生成磷和中子,符合人工转变定义。答案:D。

4. 解析:

质量数变化:$$235-207=28$$,每次$$α$$衰变减少4,故$$m=28/4=7$$。
电荷数变化:$$92-82=10$$,$$α$$衰变减少$$2×7=14$$,需$$β$$衰变增加$$10-(-14)=4$$(每次$$β$$衰变电荷数+1)。答案:B。

5. 解析:

A. $$α$$衰变中子数减少$$(222-218)-(92-84)=2$$,错误。
B. 半衰期是统计规律,4个核无法预测剩余个数,错误。
C. 衰变后新核更稳定,钋核比结合能大于氡核,错误。
D. $$γ$$光子是钋核跃迁时释放,正确。答案:D。

6. 解析:

题目描述不完整,但选项B为典型的$$β$$衰变($$^{14}C \to ^{14}N + e^-$$),符合碳14衰变方式。答案:B。

7. 解析:

A. 一次衰变只产生一种射线($$α$$或$$β$$),错误。
B. $$β$$衰变后质子数变化,化学性质改变,错误。
C. $$α$$粒子是衰变时生成的,非预先存在,错误。
D. $$γ$$射线是新核跃迁时释放,正确。答案:D。

8. 解析:

A. 半衰期不受物理/化学条件影响,正确。
B. $$α$$衰变质子数减少2($$α$$粒子带2质子),错误。
C. $$^{239}Pu$$(中子=145)与$$^{239}U$$(中子=147)中子数不同,错误。
D. $$β$$衰变电子来源于中子转化,非核外电子,错误。答案:A。

9. 解析:

A. 描述的是$$β$$衰变,错误。
B. 描述的是$$α$$衰变,错误。
C. 质量数减少$$238-206=32$$,$$α$$衰变次数$$32/4=8$$;电荷数减少$$92-82=10$$,$$β$$衰变次数$$10-(8×2)=-6$$(需6次$$β$$衰变补偿),正确。
D. 剩余质量为原质量$$1/8$$,衰变部分为$$7/8$$,错误。答案:C。

10. 解析:

A. 氦4比结合能大于氘核,错误。
B. $$α$$衰变质量数减4、电荷数减2;$$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加1,故新核质量数减4、电荷数减1,错误。
C. 测不准原理限制,无法同时精确测量位置和动量,错误。
D. 宏观物体波长极短,波动性不显著,正确。答案:D。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