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近代物理原子核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原子核知识点月考进阶自测题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50.0%

2025-07-03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原子核知识点月考进阶自测题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50.0%
1、['相对论时空观及牛顿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半衰期的概念', '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的是$${{γ}}$$射线

C.$$\frac{2 3 8} {9 2} \, U$$衰变成$$\stackrel{2 0 6} {8 2} P b$$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长度$${、}$$质量$${、}$$时间都是绝对不变的

2、['裂变反应',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聚变反应']

正确率60.0%关于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mathrm{^{1 4}_{7} N+_{2}^{4} H e}$$→$$\mathrm{^{1 7} O+_{1}^{1} H}$$是聚变反应

B.$$\sb{9 0}^{2 3 4} \mathrm{T h}$$→$$\mathrm{^{2 3 4} P a+_{-1}^{0} e}$$是裂变反应

C.$$\mathrm{^{2 3 8} U}$$衰变成$$\mathrm{_{8 2}^{2 0 6} P b}$$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D.发生$${{β}}$$衰变时,中子数不变

3、['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正确率60.0%近年来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们在观察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所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2 7 7_{1 1 2} X$$经过若干次$${{α}}$$衰变后成为$$\qot{}_{1 0 0}^{2 5 3} Y$$,由此可以判定该超重元素发生$${{α}}$$衰变的次数是$${{(}{)}}$$

C

A.$${{3}}$$

B.$${{4}}$$

C.$${{6}}$$

D.$${{8}}$$

4、['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正确率60.0%科学家最近发现$${{1}{1}{4}}$$号超重元素,这种元互的质量数为$${{2}{8}{8}}$$,该元素经衰变成为铋$$2 0 8 ( \stackrel{2 0 8} {8 3} B i )$$,则$${{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分别为$${{(}{)}}$$

B

A.$${{9}{,}{{2}{0}}}$$

B.$${{2}{0}{,}{9}}$$

C.$${{9}{,}{9}}$$

D.$${{2}{0}{,}{{2}{0}}}$$

5、['半衰期的概念',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计算某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正确率40.0%在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α}}$$射线是发生$${{α}}$$衰变时产生的,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个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8}}$$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2}}$$个氡原子核

C.$$2 3 8_{9 2} U$$衰变成$$\bigoplus_{8 2}^{2 0 6} P 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

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化为中子时产生的

6、['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B.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放射出的高速电子来源于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核外电子

D.铀$$( \mathit{U}_{9 2}^{2 3 8} )$$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变成铅$$\C_{8 2}^{2 0 6} P b )$$

7、['半衰期的概念',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质能方程的理解', '质量亏损']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质能方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B.铀核$$\binom{2 3 8} {9 2} U )$$衰变为铅核$$\binom{2 0 6} {8 2} P b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2}{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5}}$$个原子核了

D.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作质量亏损

8、['半衰期的概念',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理解核子、电荷数和质量数', '聚变反应']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存在中子

B.外界温度越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越短

C.核聚变反应方程$$\mathrm{^{2}_{1} H+_{1}^{3} H \to_{2}^{4} H e+A}$$中,$${{A}}$$表示质子

D.$$\mathrm{^{2 3 8} 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mathrm{_{8 2}^{2 0 6} P b}$$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6}}$$次$${{β}}$$衰变

9、['裂变反应',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计算某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 '聚变反应']

正确率60.0%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是一种新型的核反应堆,运行时一方面消耗裂变燃料$$\mathrm{^{2 3 9} {9 4} P u}$$,一方面又生成$$\mathrm{^{2 3 9} {9 4} P u}$$,真正消耗的是在热中子反应堆中不能利用的且在天然铀中占$$9 9. 2 7_{0}$$以上的$$\stackrel{2 3 8} {9 2} \mathrm{U}$$。在反应堆中,$$\stackrel{2 3 8} {9 2} \mathrm{U}$$吸收$$\mathrm{^{2 3 9} {9 4} P u}$$裂变反应释放的快中子后变成$$\mathrm{^{2 3 9} \! ~ U, ~^{2 3 9} \! ~ U}$$很不稳定,经过$${{β}}$$衰变后变成$$\mathrm{^{2 3 9} {9 4} P 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stackrel{2 3 8} {9 2} \mathrm{U}$$与$$\stackrel{2 3 9} {9 2} \mathrm{U}$$的中子数相同

B.$$\stackrel{2 3 8} {9 2} \mathrm{U}$$比$$\mathrm{^{2 3 9} {9 4} P u}$$少一个中子

C.该核反应堆输出能量的反应是聚变反应

D.$$\stackrel{2 3 9} {9 2} \mathrm{U}$$衰变成$$\mathrm{^{2 3 9} {9 4} P u}$$时经过$${{2}}$$次$${{β}}$$衰变

10、['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6}}$$

B.$${{8}}$$

C.$${{1}{0}}$$

D.$${{1}{4}}$$

第一题解析:

选项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结构决定,与温度无关。

选项B错误,$$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强,$$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但电离能力最弱。

选项C正确,$$^{238}_{92}U$$衰变成$$^{206}_{82}Pb$$质量数减少32($$238-206$$),故经过8次$$α$$衰变(每次减少4);电荷数减少10($$92-82$$),每次$$α$$衰变减少2,故需6次$$β$$衰变(每次增加1)补偿电荷数。

选项D错误,相对论认为长度、质量、时间会随参考系变化。

正确答案:C

第二题解析:

选项A错误,该反应是人工核反应(α粒子轰击氮核),非聚变。

选项B错误,$$^{234}_{90}Th$$衰变为$$^{234}_{91}Pa$$是$$β^-$$衰变,非裂变。

选项C正确,同第一题解析。

选项D错误,$$β$$衰变时中子转化为质子,中子数减少。

正确答案:C

第三题解析:

质量数减少:$$277-253=24$$,每次$$α$$衰变减少4,故衰变次数为$$24/4=6$$。

正确答案:C

第四题解析:

质量数减少:$$288-208=80$$,每次$$α$$衰变减少4,故$$α$$衰变次数为$$80/4=20$$。

电荷数变化:$$114-83=31$$,每次$$α$$衰变减少2,需$$β$$衰变补偿,故$$β$$衰变次数为$$20×2-31=9$$。

正确答案:B

第五题解析:

选项A错误,$$α$$衰变中子数减少2(质子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

选项B错误,半衰期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量原子核。

选项C错误,应为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见第一题解析)。

选项D错误,$$β$$衰变是中子转化为质子释放电子。

无正确选项(原题可能存在错误)

第六题解析:

选项A错误,贝克勒尔首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选项B错误,汤姆孙发现电子,卢瑟福通过$$α$$散射实验提出核式结构。

选项C错误,$$β$$衰变的电子来源于核内中子转化。

选项D正确,同第一题解析。

正确答案:D

第七题解析:

选项A错误,质能方程表明质量与能量等价,但质量不能单纯转化为能量。

选项B正确,同第一题解析。

选项C错误,半衰期是概率统计,不适用于确定少量原子核。

选项D错误,质量亏损指核子结合后总质量减少。

正确答案:B

第八题解析:

选项A错误,$$α$$散射实验证明原子核存在,中子由查德威克发现。

选项B错误,半衰期与温度无关。

选项C错误,$$A$$为中子(守恒定律要求$$A=^1_0n$$)。

选项D正确,同第一题解析。

正确答案:D

第九题解析:

选项A错误,$$^{238}_{92}U$$中子数146,$$^{239}_{92}U$$中子数147。

选项B错误,$$^{239}_{94}Pu$$中子数145,比$$^{238}_{92}U$$少1个中子。

选项C错误,该过程为增殖反应,非聚变。

选项D正确,$$^{239}_{92}U→^{239}_{94}Pu$$需2次$$β^-$$衰变(每次原子序数+1)。

正确答案:D

第十题解析:

题目不完整,无法解析。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