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表明光的传播是量子化的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内部有复杂结构
C.$${{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D.电子束的衍射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2、['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能级及能级跃迁',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聚变反应']正确率60.0%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
B.$$\mathrm{^2 H+_{1}^{3} H}$$→$$\mathrm{^4 H e+_{0} n}$$为轻核聚变反应方程
C.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
D.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长
3、['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光谱',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由于毎种原子都有自已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体和确定其化学组成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所释放出的
C.$${{γ}}$$射线一般伴随$${{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还可再分
4、['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
C.原子核能发生$${{β}}$$衰变说明原子核内存在电子
D.氢原子从定态$${{n}{=}{4}}$$向基态跃迁,可以辐射连续光谱
5、['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质能方程的理解', '聚变反应']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比$${{β}}$$射线要弱
C.若能测出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就能根据$$\triangle E=\triangle m c^{2}$$计算出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D.一个氘核$$\langle{\;_{1}^{2} H} \rangle$$与一个氚核$$\d( \d^{3} H )$$聚变生成一一个氦核的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正确率0.0%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B.随着温度的升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变短
C.$${{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D.$${{β}}$$射线是放射性元素的核外电子射出形成的
7、['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能级及能级跃迁',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B.大量的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会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D.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8、['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电子的发现']正确率60.0%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对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B.波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成因。
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研究原子核的序幕。
D.汤姆孙发现电子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9、['裂变反应', '裂变的理解及计算',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半衰期的相关计算']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比结合能越小,原子核越稳定
B.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了
D.据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要吸收能量.
10、['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正确率60.0%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具有天然放射性的原子核由于不稳定而自发地进行衰变
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出来的
C.$${{β}}$$射线是由电子组成,表明在原子核内有电子
D.三种射线都属于电磁波
1. 选项D正确。电子束的衍射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这是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实验证据。选项A错误,黑体辐射说明能量量子化,而非光的传播量子化;选项B错误,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而非原子;选项C错误,$$β$$衰变的电子来自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时释放,并非原子核预先存在电子。
2. 选项B正确。该方程为氘核与氚核聚变生成氦核的反应,属于轻核聚变。选项A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有核式结构,而非原子核内部结构;选项C错误,天然放射现象的电子是衰变产生,非核内固有;选项D错误,$$n=3→n=1$$能级差更大,光子能量更高,波长更短。
3. 选项C错误。$$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但电离能力最弱。选项A正确,特征谱线用于元素分析;选项B正确,$$β$$衰变电子由中子转化为质子时释放;选项D正确,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可分。
4. 选项B正确。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选项A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有核式结构;选项C错误,$$β$$衰变电子是中子转化产物;选项D错误,氢原子跃迁辐射线状光谱,非连续光谱。
5. 选项C正确。根据质能方程$$ΔE=Δmc^2$$,质量亏损可计算核能。选项A错误,天然放射现象揭示原子核可分,核式结构由$$α$$散射实验证明;选项B错误,$$γ$$射线穿透能力比$$β$$射线强;选项D错误,氘氚聚变释放中子而非电子。
6. 选项A正确。放射性由原子核决定,与化学状态无关。选项B错误,半衰期与温度无关;选项C错误,$$γ$$射线不带电;选项D错误,$$β$$射线电子来自核内中子衰变。
7. 选项C正确。光电效应中,光强越大,单位时间逸出光电子越多。选项A错误,物质波波长$$λ=h/p$$,速度越大动量越大,波长越小;选项B错误,$$n=3→1$$跃迁可辐射3种频率光子;选项D错误,天然放射现象由贝克勒尔发现。
8. 选项D错误。汤姆孙发现电子后提出“枣糕模型”,核式模型由卢瑟福提出。选项A、B、C均正确描述物理学史。
9. 选项B正确。天然放射性现象表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选项A错误,比结合能越大核越稳定;选项C错误,半衰期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量原子核;选项D错误,图中裂变释放能量。
10. 选项A正确。放射性是原子核自发衰变。选项B错误,$$β$$射线电子来自核内;选项C错误,电子是中子转化产物;选项D错误,仅$$γ$$射线是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