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近代物理原子核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原子核知识点月考基础选择题自测题解析-湖南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62.0%

2025-09-10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原子核知识点月考基础选择题自测题解析-湖南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62.0%
1、['电磁波谱',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机械波',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正确率80.0%新冠病毒会引起体温升高、肺炎等症状,人们往往通过红外测温技术和$${{X}}$$射线透视技术来检测病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测温技术利用了红外线的荧光效应

B.$${{X}}$$射线可以透视身体是因为它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C.红外线的频率比$${{X}}$$射线的频率要大

D.无论是红外线还是$${{X}}$$射线,它们的传播均需要介质,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裂变反应', '裂变的理解及计算', '反应堆与核电站', '电磁波',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聚变反应']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太阳能来源于轻核聚变

B.核电站中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C.$${{γ}}$$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

D.$${{α}}$$射线比$${{γ}}$$射线更容易穿透物体

3、['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正确率40.0%根据有关放射性方面的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

B.在$$\alpha, ~ \beta, ~ \gamma$$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C.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铀核$$\binom{2 3 8} {9 2} U )$$衰变为铅核$$\binom{2 0 6} {8 2} P b$$)的过程中,要经过$${{6}}$$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

4、['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B.对于$${{a}}$$射线$${、{β}}$$射线$${、{γ}}$$射线这三种射线而言,波长越长,其能量就越大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可以再分

D.黑体辐射的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5、['半衰期的概念', '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正确率60.0%关于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

B.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

C.所有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一定同时释放出$$\alpha, ~ \beta, ~ \gamma$$三种射线

D.把放射性元素置于大量水中不能使放射性衰变减缓

6、['半衰期的概念',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正确率8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数量级为$$1 0^{-1 0} m$$

B.放射性元系的半衰期随浓度增大而变长

C.厣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D.$${{β}}$$射线来源于原子核.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8、['能级及能级跃迁',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质量亏损']

正确率60.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三种射线是从原子核内释放出的射线

B.$${{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化成一个中子和一个$${{β}}$$粒子

C.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上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

9、['能级及能级跃迁',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计算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2 3 2_{9 0} T h$$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原子核$$\bigoplus_{8 2}^{2 0 8} P b$$

B.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_{4}^{9} B e+\frac4 2 H e \to\frac{1 2} {6} C+\frac1 0 n$$

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电离能力最弱

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 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

10、['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正确率80.0%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一层厚纸恰好可以挡住$${{α}}$$射线,但不能挡住$${{β}}$$射线和$${{γ}}$$射线

1. 选项分析:

A错误:红外测温利用热辐射原理,而非荧光效应

B正确:X射线因波长短、能量高而具有强穿透能力

C错误:红外线频率约$$10^{12}-10^{14}$$Hz,X射线频率约$$10^{16}-10^{19}$$Hz

D错误:红外线和X射线均为电磁波,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无需介质

答案:B

2. 选项分析:

A正确:太阳能来自氢核聚变($$4^1H \to ^4He + 2e^+ + 2\nu + \gamma$$)

B错误:核电站利用重核裂变(如铀235裂变)

C错误:γ射线是高频电磁波,不带电

D错误:α射线穿透力最弱(一张纸可阻挡),γ射线穿透力最强

答案:A

3. 选项分析:

A错误:β衰变电子来自核内中子转质子时释放($$n \to p + e^- + \bar{\nu}$$)

B正确:γ射线穿透最强(需铅板阻挡),α射线电离最强

C错误:比结合能(结合能/核子数)越大越稳定,而非总结合能

D验证:设α衰变x次,β衰变y次,质量数守恒:238 = 206 + 4x ⇒ x=8;电荷数守恒:92 = 82 + 2x - y ⇒ y=6

答案:B

4. 选项分析:

A错误:汤姆孙发现电子,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B错误:射线能量$$E = h\nu = \frac{{hc}}{{\lambda}}$$,波长越长能量越小

C错误: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而非原子

D正确:维恩位移定律:$$\lambda_{\text{max}} T = b$$,温度升高时峰值波长变短

答案:D

5. 选项分析:

A错误:太阳能量主要来自轻核聚变

B错误:核反应堆利用重核裂变

C错误:衰变可能只释放一种或两种射线(如纯β衰变)

D正确:放射性衰变是核内部过程,与化学环境无关

答案:D

6. 选项分析:

A正确:α散射实验估算核尺寸约$$10^{-15}$$m,原子尺寸$$10^{-10}$$m

B错误:半衰期是核固有属性,与浓度无关

C错误:稳定性由比结合能(非总结合能)决定

D正确:β射线是电子流,穿透力介于αγ之间(需铝板阻挡)

答案:D

8. 选项分析:

A正确:α、β、γ射线均源于原子核

B错误:β衰变实质是$$n \to p + e^- + \bar{\nu}$$(中子转质子)

C错误:质量亏损指核子结合后总质量减少($$m_{\text{核}} < \sum m_{\text{核子}}$$)

D错误:电子跃迁到高轨道时动能减小,但势能增加更多,总能量增大

答案:A

9. 选项分析:

A验证:Th-232→Pb-208,质量数减少24⇒6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8⇒实际应减少12,但β衰变(电荷+1)补偿4次,故4次β衰变。计算正确

B正确:该方程为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经典反应

C正确:γ射线伴随α/β衰变产生,穿透最强,电离最弱

D错误:电子跃迁到高轨道时总能量增大(需吸收能量)

答案:D

10. 选项分析:

A错误:α射线是氦核流($$^4He^{2+}$$),但由重核衰变产生而非氦核自身衰变

B错误:β射线来自核内中子衰变

C错误:γ射线是核能级跃迁产生,非外层电子

D正确:α射线穿透力最弱(纸可挡),β需铝板,γ需铅板

答案:D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