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80.0%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形成的光电流越强
C.能否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取决于入射光光子的能量是否大于金属的逸出功
D.用频率是$${{ν}_{1}}$$的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改用频率是$${{ν}_{2}}$$的黄光照射该金属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2、['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光电效应']正确率40.0%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它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下列关于量子理论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提出的能量子假说很好地解释了黑体辐射实验规律
B.经典电磁理论可以完美地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C.康普顿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D.普朗克最先提出了物质波,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3、['能级及能级跃迁', '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正确率40.0%svg异常
A.图乙的图线$${{a}}$$对应光$${Ⅰ}$$
B.图乙中的$${{U}_{1}}$$、$${{U}_{2}}$$满足关系$$e ( U_{2}-U_{1} )=E_{4}-E_{3}$$
C.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至$${{n}{=}{4}}$$能级的电子动能$$E_{k} > E_{4}-E_{1}$$
D.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至高能级的电子是实物粒子,没有波动性
4、['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正确率80.0%svg异常
A.乙、丙为用黄光照射时得到的曲线,曲线乙对应的黄光较强
B.乙、丙为用黄光照射时得到的曲线,曲线丙对应的黄光较强
C.甲、丙为用黄光照射时得到的曲线,曲线丙对应的黄光较强
D.甲、丙为用黄光照射时得到的曲线,曲线甲对应的黄光较强
5、['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正确率40.0%用频率为$${{ν}}$$的单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_{k m}$$。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要使此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所用入射光的波长应不大于$${{(}{)}}$$
A.$$\frac{2 h_{C}} {h \nu+E_{k m}}$$
B.$$\frac{2 c} {\nu}$$
C.$$\frac{h_{C}} {h \nu-E_{k m}}$$
D.$$\frac{\nu} {c}+\frac{E_{k m}} {h_{C}}$$
6、['能级及能级跃迁', '光电效应']正确率40.0%svg异常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7、['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能级及能级跃迁', '光电效应']正确率8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动能相同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相同
B.一个氢原子处在$${{n}{=}{4}}$$的能级,当它跃迁到较低能级时,最多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C.用相同频率的光在相同的条件下先后照射锌板和银板时均有光电子逸出,逸出的光电子动能一定相同
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和其他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8、['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正确率40.0%svg异常
A.逸出的粒子带正电
B.改变光束的频率,金属的逸出功随之改变
C.减小光束的频率,逸出的粒子初动能减少
D.减小光束的光强,金属板$${{K}}$$可能没有粒子逸出
9、['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光电效应']正确率8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波动性是多个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B.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计原子半径的大小
C.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后,光子的频率将发生变化
D.在光电效应中,逸出功的大小由入射光的频率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决定
10、['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入射光的频率$${{ν}}$$不同,遏止电压$${{U}_{c}}$$相同
B.入射光的频率$${{ν}}$$不同,光照强度不同,$${{U}_{c}{−}{ν}}$$图像的斜率相同
C.只要光的光照强度相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一定相同
D.图甲所示电路中,当电压表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电流计将达到饱和电流
1. 解析:
选项A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_{km} = h\nu - W_0$$,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线性关系而非正比关系(存在截止频率 $$ν_0$$)。
选项B错误,光电流强度与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有关,而最大初动能仅影响电子速度。
选项C正确,当入射光子能量 $$h\nu ≥ W_0$$(逸出功)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选项D错误,黄光频率可能低于绿光,但只要 $$ν_2 > ν_0$$(截止频率)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正确答案:C
2. 解析:
选项A错误,能量子假说由普朗克提出。
选项B错误,经典电磁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和截止频率。
选项C正确,康普顿效应中光子与电子碰撞后波长变化,证明光的粒子性。
选项D错误,物质波由德布罗意提出。
正确答案:C
3. 解析(题目不完整,基于部分信息推测):
选项B可能正确,若 $$U_1$$、$$U_2$$ 对应能级跃迁的电压差,根据 $$eU = ΔE$$ 可成立。
选项C错误,电子动能需满足 $$E_k ≥ E_4 - E_1$$ 才能实现跃迁。
选项D错误,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注:需完整题目进一步确认)
5. 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 $$E_{km} = h\nu - W_0$$ 得逸出功 $$W_0 = h\nu - E_{km}$$。
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为 $$h\nu' ≥ W_0$$,即入射光波长 $$\lambda ≤ \frac{hc}{W_0} = \frac{hc}{h\nu - E_{km}}$$。
正确答案:C
7. 解析:
选项A错误,德布罗意波长 $$\lambda = \frac{h}{p}$$,质子与电子动能相同时动量不同。
选项B正确,从 $$n=4$$ 跃迁时最多辐射 $$C_4^2 = 6$$ 种光子,但单个氢原子每次只能辐射1种。
选项C错误,逸出功不同导致光电子动能不同。
选项D错误,玻尔理论仅成功解释氢原子光谱。
正确答案:B
9. 解析:
选项A错误,波动性是光的本质属性,非光子间相互作用导致。
选项B正确,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可估算原子核半径。
选项C正确,康普顿效应中光子频率变化。
选项D错误,逸出功是金属本身属性,与入射光无关。
正确答案:B、C
其他题目因SVG异常或信息不全暂无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