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密立根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电荷量,发现了电荷是量子化的
B.氢原子光谱包含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C.发生光电效应时,使光电流为零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原子核核子数越多,原子核越不稳定
2、['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折射率的波长表达式和速度表达式']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光线$${{1}{、}{3}}$$为同一色光,光线$${{3}}$$的光强更强
B.光线$${{1}{、}{2}}$$为同一色光,光线$${{1}}$$的光强更强
C.光线$${{1}{、}{2}}$$为不同色光,光线$${{2}}$$的频率较大
D.保持光线$${{1}}$$的强度不变,光电流强度将随加速电压的增大一直增大
3、['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汤姆孙发现电子,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C.核力存在于原子核内所有核子之间
D.核子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4、['能级及能级跃迁', '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质能方程的理解']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某元素的半衰期是$${{3}}$$天,$${{1}{2}{g}}$$该元素经过$${{6}}$$天后还有$${{4}{g}}$$未衰变
B.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轨道时,原子的总能量增大,电子的动能增大
C.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加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则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D.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_{1}, ~ m_{2}, ~ m_{3}, 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 2 m_{1}+2 m_{2}-m_{3} ) c^{2}$$
5、['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正确率60.0%对于某种金属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只要有光照射到金属表面就会有电子从表面逸出
B.只有光的强度大于某个值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C.只有光的波长大于某个值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D.只有光的频率大于某个值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6、['能级及能级跃迁',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波长最长的是$${{C}}$$
B.频率最高的是$${{A}}$$
C.$${{B}}$$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有电子逸出,则$${{A}}$$光和$${{C}}$$光同时照射,一定也会有电子逸出
D.$${{B}}$$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有电子逸出,若减弱$${{B}}$$光的强度,则不会有电子逸出
7、['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用蓝光照射阴极$${{K}}$$,当两极间的电压为图$${{2}}$$中的反向电压$$U_{c 1}$$时,无光电子发射
B.用强度不同的黄光照射阴极$${{K}}$$时,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大小不同
C.光电流的大小随加在$${{A}{、}{K}}$$两极间电压的升高一定逐渐增大
D.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阴极$${{K}}$$时,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大小不同
8、['能级及能级跃迁', '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正确率40.0%svg异常
BC
A.若$${{b}}$$光为绿光$${,{c}}$$光可能是紫光
B.若$${{a}}$$光为绿光$${,{c}}$$光可能是紫光
C.若$${{b}}$$光光子能量为$$2. 8 1 \mathrm{e V},$$用它照射由金属铷构成的阴极,所产生的大量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去撞击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可以产生$${{6}}$$种不同频率的光
D.若$${{b}}$$光光子能量为$$2. 8 1 \mathrm{e V},$$用它直接照射大量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可以产生$${{6}}$$种不同频率的光
9、['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核反应']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核反应方程$$2 3_{1 1} \mathrm{N a}+_{2}^{4} \mathrm{H e} \to\mathrm{X}+_{1 2}^{2 6} \mathrm{M g}$$中,$${{X}}$$为$${^{1}_{1}{H}}$$,该反应为$${{α}}$$衰变
C.阴极射线可以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现象,表明其本质是一种带电粒子流
D.用紫光照射某金属板能产生光电子,则用红光照射该金属板也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10、['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正确率60.0%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中给出了$${{6}}$$次实验的结果。
组 | 次 | 入射光子的能量 $${{/}{{e}{V}}}$$ | 相对光强 | 光电流大小 $${{/}{{m}{A}}}$$ | 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e}{V}}}$$ |
第 一 组 | $${{1}}$$ $${{2}}$$ $${{3}}$$ | $${{4}{.}{0}}$$ $${{4}{.}{0}}$$ $${{4}{.}{0}}$$ | 弱 中 强 | $${{2}{9}}$$ $${{4}{3}}$$ $${{6}{0}}$$ | $${{0}{.}{9}}$$ $${{0}{.}{9}}$$ $${{0}{.}{9}}$$ |
第 二 组 | $${{4}}$$ $${{5}}$$ $${{6}}$$ | $${{6}{.}{0}}$$ $${{6}{.}{0}}$$ $${{6}{.}{0}}$$ | 弱 中 强 | $${{2}{7}}$$ $${{4}{0}}$$ $${{5}{5}}$$ | $${{2}{.}{9}}$$ $${{2}{.}{9}}$$ $${{2}{.}{9}}$$ |
B
A.两组实验采用了不同频率的入射光
B.两组实验所用的金属板材质不同
C.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e}{V}}}$$,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1}{.}{9}{{e}{V}}}$$
D.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e}{V}}}$$,相对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
以下是各题目的详细解析:
第1题:
A. 正确。密立根油滴实验首次精确测定了电子电荷量,并证实电荷是量子化的。
B. 正确。氢原子光谱包含莱曼系(紫外)、巴耳末系(可见光)、帕邢系(红外)等。
C. 错误。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呈线性关系($$U_c = \frac{h}{e}\nu - \frac{W_0}{e}$$),但非严格正比(存在截止频率)。
D. 错误。稳定性取决于比结合能,而非核子数多少。例如,中等质量核更稳定。
答案:A、B
第2题(光电效应图像分析):
题目缺失具体图像,但根据选项推断:
C. 正确。若光线1、2为不同色光且2的遏止电压更高,则2的频率更大($$eU_c = h\nu - W_0$$)。
D. 错误。光电流会达到饱和,不会随电压无限增大。
答案:C(需结合图像确认)
第3题:
A. 错误。汤姆孙发现电子,但核式结构模型由卢瑟福提出。
B. 错误。逸出功是金属本身属性,与入射光频率无关。
C. 错误。核力仅作用于相邻核子,非所有核子间。
D. 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答案:D
第4题:
A. 错误。半衰期公式为$$m = m_0 \left(\frac{1}{2}\right)^{t/T}$$,6天后剩余$$12 \times \left(\frac{1}{2}\right)^2 = 3\,\text{g}$$。
B. 错误。电子跃迁到高能级时,总能量增大但动能减小($$E_k \propto \frac{1}{r}$$)。
C. 错误。最大初动能仅与光频率有关,与强度无关。
D. 正确。质量亏损释放能量为$$\Delta m c^2 = (2m_1 + 2m_2 - m_3)c^2$$。
答案:D
第5题:
D. 正确。光电效应发生需入射光频率大于截止频率($$ \nu > \nu_0 $$),与强度或波长无必然联系。
答案:D
第6题(光谱分析):
题目缺失图像,但根据选项推断:
C. 正确。若B光能引发光电效应(频率足够高),则更高频率的A光一定可以,但C光不一定。
D. 错误。减弱强度仅减少光电子数,不改变能否逸出。
答案:C(需结合光谱确认)
第7题(光电管实验):
A. 错误。反向电压$$U_{c1}$$时仍有光电子发射,只是电流为零。
B. 错误。同频率光(黄光)的最大初动能相同,与强度无关。
C. 错误。光电流会饱和,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大。
D. 正确。不同颜色光频率不同,最大初动能$$ \frac{1}{2}mv^2 = h\nu - W_0 $$不同。
答案:D
第8题(能级跃迁):
C. 正确。2.81 eV光子照射铷阴极(逸出功约2.26 eV),光电子最大动能约0.55 eV。氢原子$$n=3$$能级为-1.51 eV,可激发到$$n=4$$(-0.85 eV),跃迁时可能产生$$C_3^2 + C_4^2 = 6$$种频率的光。
D. 错误。直接照射氢原子时,2.81 eV光子仅能激发$$n=2$$(-3.4 eV)到$$n=5$$(-0.54 eV),产生$$C_3^2 = 3$$种频率。
答案:C
第9题:
A. 错误。稳定性取决于比结合能,而非结合能大小。
B. 错误。该反应为人工核反应,非$$ \alpha $$衰变。
C. 正确。阴极射线是电子流,可被电磁场偏转。
D. 错误。红光频率可能低于截止频率,无法产生光电子。
答案:C
第10题(实验数据分析):
B. 错误。两组实验的逸出功相同($$W_0 = h\nu - E_k$$计算得3.1 eV),故材质相同。
C. 正确。由第一组数据推算:$$E_k = 5.0\,\text{eV} - 3.1\,\text{eV} = 1.9\,\text{eV}$$。
D. 正确。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如第一组数据)。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