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近代物理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知识点回顾进阶选择题自测题答案-宁夏回族自治区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57.99999999999999%

2025-08-01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知识点回顾进阶选择题自测题答案-宁夏回族自治区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57.99999999999999%
1、['碰撞',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图中光子与电子不是正碰,故不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B.图中碰撞后光子频率$${{ν}^{′}}$$可能等于碰撞前光子频率$${{ν}}$$

C.图中碰撞后光子速度可能小于碰撞前光子速度

D.图中碰撞后光子波长一定大于碰撞前光子波长

2、['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正确率80.0%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_{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_{0}}$$的成分。这些波长大于$${{λ}_{0}}$$的成分与入射的$${{X}}$$射线相比$${{(}{)}}$$

A.能量增大

B.动量增大

C.波速减小

D.频率减小

3、['裂变的理解及计算', '能级及能级跃迁',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射线的本质及三种射线的比较', '聚变的理解及计算']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减少

B.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都向外界放出核能

C.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的是$${{γ}}$$射线

D.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电子的衍射实验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

4、['裂变反应', '能级及能级跃迁',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能量子表达式、概念理解及简单计算', '热辐射 黑体与黑体辐射']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光子说

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不仅有能量还具有动量

C.$$2 3 5_{9 2} \mathrm{U}+\frac1_{0} \mathrm{n} \to{}_{3 6}^{8 9} \mathrm{K r}+{}_{5 6}^{1 4 4} \mathrm{B a}+3_{0}^{1} \mathrm{n}$$是聚变反应

D.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5、['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核反应']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2}}$$克某放射性样品经过一个半衰期后用天平再次测量该样品,质量为$${{1}}$$克

B.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C.核泄漏事故污染物$$\mathrm{^{1 3 7} \, C s}$$​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其核反应方程式为$$\mathrm{^{1 3 7} C s \to^{1 3 7} B a+x}$$,​可以判断$${{x}}$$为电子

D.若用某一强度的绿光恰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用更低强度的紫光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6、['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正确率60.0%关于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

C.光的波动性是由于光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D.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7、['光的波粒二象性', '概率波',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并提出了光子说来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

B.大量光子往往显示出光的粒子性

C.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之间发生碰撞时,将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所以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

D.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在微观物理学中可以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8、['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光子动量及其公式']

正确率40.0%真空中一个光子与自由电子碰撞后,使自由电子的速率增加,而光子沿着另一方向散射出去。在此过程中,光子的$${{(}{)}}$$

A

A.速率不变

B.能量不变

C.频率不变

D.波长不变

9、['光的波粒二象性',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正确率40.0%关于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金属的极限波长,光电效应才能产生

B.在光电效应中,对同种金属而言,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C.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10、['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核反应']

正确率60.0%人类在研究光$${、}$$原子结构及核能利用等方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对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关原子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卢瑟福最先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能说明光子具有粒子性,且前者可说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除证明光子具有能量,还可证明光子具有动量

C.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产生的$${{β}}$$射线本质是高速电子流,因核内没有电子,所以$${{β}}$$射线是核外电子逸出原子形成的

D.一个铍核$$(_{4}^{9} B e )$$和一个$${{α}}$$粒子反应后生成一个碳核,并放出一个中子和能量,核反应方程为$$~_{4}^{9} B e+_{2}^{4} H e \to_{6}^{1 4} C+_{0}^{1} n ~$$

1. 解析:

A. 错误。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碰撞过程,无论是否正碰,系统总动量守恒。

B. 正确。若光子与电子碰撞后方向改变但能量不变(弹性碰撞),则频率可能不变。

C. 错误。光子在真空中的速度恒为 $$c$$,与频率无关。

D. 正确。康普顿散射中光子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导致波长变长($$λ^{′} > λ$$)。

2. 解析:

康普顿效应中,散射光波长增大($$λ > λ_0$$),由 $$E = hν$$ 和 $$ν = \frac{c}{λ}$$ 可知能量减小、频率减小;动量 $$p = \frac{h}{λ}$$ 也减小。光速 $$c$$ 不变。故选 D。

3. 解析:

C. 错误。$$α$$ 射线电离能力最强,$$γ$$ 射线穿透能力最强。A、B、D 均正确。

4. 解析:

B. 正确。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子有动量和能量。A 错误(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C 错误(此为裂变反应);D 错误(电子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5. 解析:

C. 正确。核反应方程满足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x$$ 为电子($$β^-$$ 衰变)。A 错误(质量亏损不适用于宏观测量);B 错误(康普顿效应说明粒子性);D 错误(紫光频率更高,更易引发光电效应)。

6. 解析:

A. 正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均体现光的粒子性。B 错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与作用方式无关);C 错误(波动性是光的本质属性);D 错误(微粒说与光子说本质不同)。

7. 解析:

C. 正确。康普顿效应中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A 错误(赫兹发现光电效应);B 错误(大量光子显示波动性);D 错误(微观粒子运动用概率描述,无经典轨迹)。

8. 解析:

A. 正确。光子速度恒为 $$c$$,但能量和频率因散射而减小,波长变长($$λ^{′} > λ$$)。B、C、D 错误。

9. 解析:

C. 正确。两者均说明光的粒子性。A 错误(需波长小于极限波长);B 错误(遏止电压与频率成正比);D 错误(康普顿效应也说明粒子性)。

10. 解析:

B. 正确。光电效应证明光子有能量,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明其动量。A 错误(汤姆孙发现电子);C 错误($$β$$ 射线是核内中子转化而来);D 错误(核反应方程应为 $$_{4}^{9} \mathrm{Be} + _{2}^{4} \mathrm{He} \to _{6}^{12} \mathrm{C} + _{0}^{1} \mathrm{n}$$)。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