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①和③的能量相等
B.②的频率大于④的频率
C.用②照射该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D.④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于$${{E}_{k}}$$
2、['能级及能级跃迁', '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正确率80.0%svg异常
B
A.这群氢原子辐射出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波长最长
B.这群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过程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增大,原子能量却减小
C.这群氢原子辐射$${{3}}$$种频率的光子照射金属钠均能发生光电效应
D.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mathrm{1 1. 1 1 e V}$$
3、['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h}{ν}}$$
B.$${{e}{U}}$$ $${{c}}$$
C.$${{h}{ν}}$$-$${{e}{U}}$$ $${{c}}$$
D.$$h \nu+e U$$ $${{c}}$$
4、['能级及能级跃迁', '半衰期的概念', '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B.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C.用$${{a}}$$光照射放射性元素$${{P}{o}}$$,其半衰期变小
D.金属钨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5. 6 6 e V$$
5、['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 5 \; e V$$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 5 \times1 0^{1 4} \, H 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 3 \times1 0^{1 4} \, H z$$
6、['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要实现有效报警,照射光电管的紫外线波长应大于$$2 8 0 n m$$
B.明火照射到搬时间要足够长,$${{c}{、}{d}}$$端才有输出电压
C.仅有太阳光照射光电管时,$${{c}{、}{d}}$$端输出的电压为零
D.火灾报警时,照射光电管的紫外线波长越大,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7、['半衰期的概念', '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核反应']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
C.核反应方程:$$9_{4} \mathrm{B e}+_{2}^{4} \mathrm{H e} \to_{6}^{1 2} \mathrm{C}+x$$中的$${{x}}$$为质子
D.$$\mathit{S}_{6}^{1 4} \, \mathrm{C}$$的半衰期为$${{5}{7}{3}{0}}$$年,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mathit{S}_{6}^{1 4} \, \mathrm{C}$$含量只有活体中的$$\frac{1} {8},$$则此遗骸距今约有$$2 1 4 8 0$$年
8、['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正确率40.0%在研究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逸出功为$${{W}}$$,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frac{h c} {\lambda}-W$$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frac{c} {\lambda}$$
C.若用波长为$$\frac{\lambda} {2}$$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
D.若用波长为$${{2}{λ}}$$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一定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9、['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只要有光照射金属表面,就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
B.光电效应现象可以完全用经典电磁理论进行解释
C.对光电效应现象的研究使人类认识到光具有粒子性
D.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光越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10、['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正确率40.0%svg异常
A.$${{3}{λ}}$$
B.$${{5}{λ}}$$
C.$${{7}{λ}}$$
D.$${{9}{λ}}$$
1. 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E_k = h\nu - W$$,分析各选项:
A. ①和③能量相等错误,频率不同能量不同。
B. ②频率大于④正确,因②光子能量更高。
C. ②照射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需满足 $$h\nu > W$$。
D. ④照射时最大初动能应等于 $$E_k$$(题目未定义 $$E_k$$ 具体值,但根据方程 $$E_k = h\nu - W$$,若④为截止频率则动能为零)。
正确答案:B。
2. 解析:
氢原子跃迁分析:
A. 从 $$n=3$$ 到 $$n=1$$ 的光子能量最大,波长最短,错误。
B. 辐射光子时电子动能增大(轨道半径减小),原子总能量减小,正确。
C. 从 $$n=3$$ 跃迁可能辐射 3 种光子,但需满足 $$h\nu > W_{\text{钠}}$$ 才能发生光电效应,题目未给出钠逸出功,无法确定。
D. 最大初动能 $$E_k = h\nu - W$$,但题目未提供具体数值 11.11 eV 的计算依据。
正确答案:B。
3. 解析:
光电效应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表达式为 $$E_k = h\nu - W$$,其中 $$W = eU_c$$(截止电压对应逸出功)。
选项 C $$h\nu - eU_c$$ 正确表示最大初动能。
正确答案:C。
4. 解析:
A/B. 需计算光子能量是否匹配氢原子能级差,题目未提供具体数据。
C. 半衰期是核属性,与光照无关,错误。
D. 最大初动能 $$E_k = h\nu - W$$,但题目未给出钨逸出功 $$W$$。
(需补充题目中光子能量或能级信息才能进一步判断)
5. 解析:
由截止电压图线:
A. 逸出功 $$W = h\nu_0$$,图中截距对应 $$0.5\, \text{eV}$$ 可能为 $$W$$。
B/D. 截止频率 $$\nu_0 = W/h$$,若 $$W = 0.5\, \text{eV}$$,则 $$\nu_0 \approx 1.2 \times 10^{14}\, \text{Hz}$$,与选项不符。
C. 斜率确实为普朗克常量 $$h$$。
(需确认图线具体数据)
6. 解析:
光电管报警原理:
A. 波长应小于截止波长(对应紫外光),错误。
B. 光电效应瞬时性,无需长时间照射,错误。
C. 太阳光若无紫外成分则无输出,正确。
D. 波长越大光子能量越小,最大初动能越小,错误。
正确答案:C。
7. 解析:
A. 不可见光(如红外)可能能量低于可见光,错误。
B. 卢瑟福依据大角度散射提出核式模型,正确。
C. 核反应中 $$x$$ 为中子(质量数守恒),错误。
D. 半衰期计算:$$\frac{1}{8} = \left(\frac{1}{2}\right)^3$$,故 $$3 \times 5730 = 17190$$ 年,错误。
正确答案:B。
8. 解析:
A. 最大初动能 $$E_k = \frac{hc}{\lambda} - W$$,正确。
B. 截止频率 $$\nu_0 = \frac{W}{h}$$,非 $$\frac{c}{\lambda}$$,错误。
C. 波长减半时光子能量为 $$2\frac{hc}{\lambda}$$,但 $$E_k' = 2\frac{hc}{\lambda} - W$$ 非简单 2 倍关系,错误。
D. 波长 $$2\lambda$$ 时可能低于截止频率,错误。
正确答案:A。
9. 解析:
A. 需满足 $$h\nu > W$$,错误。
B. 经典电磁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错误。
C. 光电效应证实光粒子性,正确。
D. 光强决定光电子数目,最大初动能由频率决定,错误。
正确答案:C。
10. 解析:
(题目缺失具体条件,如氢原子跃迁或干涉条纹计算)
假设为波长匹配问题,需根据能级差 $$\Delta E = \frac{hc}{\lambda}$$ 推导,但选项无法直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