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C.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光子的概念
D.汤姆逊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模型
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图甲中$$T_{1} > T_{2},$$图乙中$${{T}_{1}{>}{{T}_{2}}}$$
B.图乙中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C.图甲中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D.图乙中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3、['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图甲中$${{T}_{1}{>}{{T}_{2}}}$$
B.图乙中$${{T}_{3}{<}{{T}_{4}}}$$
C.图甲中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D.图乙中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4、['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半衰期的概念',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B}}$$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C.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总质量小于原核的质量
D.黑体辐射的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方向移动
5、['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正确率60.0%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B
A.能量连续的经典理论
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C.用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D.牛顿提出的微粒说
6、['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能级及能级跃迁',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能量子表达式、概念理解及简单计算', '热辐射 黑体与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爱因斯坦在研究黑体辐射的过程中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说
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有动量,即光具有粒子性
C.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7、['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能级及能级跃迁',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对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C.核泄漏事故污染物$${{C}{s}{{1}{3}{7}}}$$核反应方程式为$$\stackrel{1 3 7} {5 5} C s \to\stackrel{1 3 7} {5 6} \, B a+x$$,其中$${{x}}$$为正电子
D.一氢原子处在$${{n}{=}{4}}$$的能级,当它跃迁到较低能级时,最多可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
8、['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物质波',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正确率60.0%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只有像电子$${、}$$质子$${、}$$中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才具有波动性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9、['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核裂变的发现--链式反应',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玻尔理论认为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转动时由于有加速度会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
B.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C.裂变产生的中子速度很大,于是要通过镉棒将快中子变成慢中子,链式反应才能进行
D.黑体辐射中电磁波的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以及表面积无关
10、['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正确率80.0%“测温枪”$${{(}}$$学名“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具有响应快、非接触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它是根据黑体辐射规律设计出来的,能将接收到的人体热辐射转换成温度显示。若人体温度升高,则人体热辐射强度$${{I}}$$及其极大值对应的波长$${{λ}}$$的变化情况是$${{(}{)}}$$
B
A.$${{I}}$$增大,$${{λ}}$$增大
B.$${{I}}$$增大,$${{λ}}$$减小
C.$${{I}}$$减小,$${{λ}}$$增大
D.$${{I}}$$减小,$${{λ}}$$减小
1. 解析:
A选项错误,法拉第发现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选项正确,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猜想,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C选项错误,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理论解释黑体辐射,爱因斯坦提出光子概念解释光电效应。
D选项错误,汤姆逊发现电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核式结构模型。
正确答案:B
2. 解析:
A选项错误,图甲是分子速率分布曲线,温度升高曲线向右移动且更平坦,$$T_1 < T_2$$;图乙是黑体辐射曲线,温度升高峰值左移,$$T_1 > T_2$$。
B选项正确,黑体辐射温度升高时,辐射强度极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维恩位移定律)。
C选项错误,温度升高是分子平均速率增大,但仍有部分分子速率减小。
D选项错误,黑体辐射仅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无关。
正确答案:B
3. 解析:
A选项错误,图甲分子速率分布$$T_1$$曲线更陡峭,应为$$T_1 < T_2$$。
B选项错误,图乙黑体辐射$$T_3$$峰值波长更长,应为$$T_3 > T_4$$。
C选项同第2题C选项错误。
D选项正确,符合维恩位移定律。
正确答案:D
4. 解析:
A选项错误,$$β$$射线是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
B选项错误,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而非原子。
C选项正确,衰变过程释放能量,质量亏损。
D选项错误,温度升高时辐射极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正确答案:C
5. 解析:
经典理论无法解释黑体辐射短波区的"紫外灾难",普朗克能量量子化理论成功解释实验规律。
正确答案:B
6. 解析:
A选项错误,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
B选项正确,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子有动量,体现粒子性。
C选项错误,宏观物体物质波波长极短,难以观测波动性。
D选项错误,天然放射现象揭示原子核复杂性,卢瑟福散射实验揭示核式结构。
正确答案:B
7. 解析:
A选项错误,两种效应均说明光的粒子性。
B选项正确,符合维恩位移定律。
C选项错误,$$x$$应为电子($$β^-$$衰变)。
D选项正确,从$$n=4$$跃迁可发出$$C_4^2=6$$种光子。
正确答案:B、D
8. 解析:
A选项正确,光电效应体现光的粒子性。
B选项错误,所有物质均有波动性,宏观物体波长太小难以观测。
C选项错误,黑体辐射需用量子理论解释。
D选项错误,波长$$λ=h/p$$,质子与电子动能相等时动量不等,波长不等。
正确答案:A
9. 解析:
A选项错误,玻尔理论中电子在稳定轨道不辐射能量。
B选项部分错误,光电效应仅表明光子有能量,动量由康普顿效应证明。
C选项错误,镉棒吸收中子控制链式反应速度,慢化剂(如水)使中子减速。
D选项正确,黑体辐射仅取决于温度。
正确答案:D
10. 解析: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辐射强度$$I∝T^4$$,温度升高$$I$$增大;根据维恩位移定律$$λ_{max}T=b$$,温度升高时峰值波长$$λ$$减小。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