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近代物理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知识点月考进阶自测题解析-青海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48.0%

2025-07-04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知识点月考进阶自测题解析-青海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48.0%
1、['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入射光的频率$${{ν}}$$不同,遏止电压$${{U}_{c}}$$相同

B.图甲所示电路中,当电压表示数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电流计将达到饱和电流

C.只要光照强度相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一定相同

D.入射光的频率$${{ν}}$$不同,光照强度不同$${{,}{{U}_{c}}{−}{ν}}$$图像的斜率相同

2、['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 2 7 \times1 0^{1 4} \, \mathrm{H 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 5 \times1 0^{1 4} \mathrm{H 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h}{/}{e}}$$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

3、['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4. 2 7 \times1 0^{1 4} \, H 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5. 5 0 \times1 0^{1 4} \, H z$$

C.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

D.该图线的斜率为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4、['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正确率40.0%某种金属在黄光照射下才有光电子逸出,现在要使逸出的光电子初动能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D

A.增加黄光的照射强度

B.改用一束强度很强的红光照射

C.使光电管的正向电压加倍

D.改用一束强度较小的紫光

5、['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正确率60.0%关于光电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用紫光照射某金属有光电子逸出,则用蓝光照射该金属也一定有光电子逸出

B.对于某种金属,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发生光电效应

C.光电效应的发生基本不需要时间积累,只要入射光的波长小于金属的极限波长即可

D.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6、['裂变反应', '能级及能级跃迁',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重核裂变$$\left( \stackrel{2 3 5} {9 2} \mathrm{U}+\stackrel{1} {0} \mathrm{n} \to\stackrel{1 3 9} {5 4} \mathrm{X e}+\stackrel{9 5} {3 8} \mathrm{S r}+\stackrel{} {2} {0} \mathrm{n} \right)$$释放出能量,$$\mathrm{^{1 3 9} \ X e}$$的结合能比$$\mathrm{^{2 3 5} U}$$的大

C.$$8 \mathrm{g}_{8 6}^{2 2 2} \mathrm{R n}$$经$${{2}{2}{.}{8}}$$天后有$$7. 8 7 5 \mathrm{g}$$衰变成$$\mathrm{^{2 1 8} P o}$$,则$$2 2 2_{8 6}$$的半衰期为$${{3}{.}{8}}$$天

D.氢原子从能级$${{3}}$$跃迁到能级$${{2}}$$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小于从能级$${{2}}$$跃迁到能级$${{1}}$$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

7、['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a}}$$光的强度小于$${{b}}$$光的强度,$${{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

B.$${{b}}$$光的频率小于$${{c}}$$光的频率,$${{b}}$$光的光强一定大于$${{c}}$$光的光强

C.电流随所加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不加电压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D.$${{c}{、}{a}}$$两束光的频率差为$$\frac{e ( U_{1}-U_{2} )} {h}$$

8、['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能级及能级跃迁',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不管入射光的频率多大,只要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就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B.发生光电效应时,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会增大

C.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D.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会辐射光子

9、['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光子说及光子能量表达式']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若要使电流表$${{G}}$$中有电流,则$${{c}}$$端一定要接电源的正极

B.铯的极限波长小于镁的极限波长

C.用该单色光照射钙光电管时,一定会发生光电效应

D.用该单色光照射铯光电管时,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从$${{b}}$$到$${{a}}$$

10、['能级及能级跃迁', '光电效应方程的基本计算', '光电效应方程与图象']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这些氢原子能辐射$${{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某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的速率减小

C.阴极$${{K}}$$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2}{1}}{{e}{V}}}$$

D.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右移,电路中的光电流一定增大

1. 解析:

选项A错误,因为遏止电压$$U_c$$与入射光频率$$ν$$有关,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U_c = hν - W_0$$可知,不同频率对应不同遏止电压。

选项B错误,电流计达到饱和电流是由光电子数量决定,与电压大小无关。

选项C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_k = hν - W_0$$,仅与频率和逸出功有关,与光照强度无关。

选项D正确,$$U_c-ν$$图像的斜率为$$\frac{h}{e}$$,与频率和光照强度无关。

2. 解析:

由图像可知,截止频率为$$4.27 \times 10^{14} \, \mathrm{Hz}$$(选项A正确,B错误)。斜率表示$$\frac{h}{e}$$(选项C正确)。逸出功$$W_0 = hν_0$$,代入数据计算约为$$1.77 \, \mathrm{eV}$$(选项D错误)。

3. 解析:

与第2题类似,截止频率为$$4.27 \times 10^{14} \, \mathrm{Hz}$$(选项A正确,B错误)。斜率为$$\frac{h}{e}$$,不是普朗克常量或逸出功(选项C、D错误)。

4. 解析:

光电子的初动能由光子频率决定。紫光频率高于黄光(选项D正确),而增加强度(选项A)或改用红光(选项B)均无法提高初动能。正向电压(选项C)仅加速电子,不改变初动能。

5. 解析:

选项A正确,蓝光频率高于紫光,更易发生光电效应。选项B错误,需频率大于截止频率。选项C正确,光电效应瞬时发生。选项D错误,最大初动能与频率线性相关但非正比($$E_k = hν - W_0$$)。

6. 解析:

选项A错误,最大初动能与频率线性相关但非正比。选项B正确,裂变后核子结合能更大。选项C正确,通过衰变质量计算半衰期为3.8天。选项D错误,能级差越大波长越短($$E_3-E_2 < E_2-E_1$$)。

7. 解析:

由遏止电压$$U_1 > U_2$$可知$$ν_a > ν_b$$(选项A错误)。光强与饱和电流成正比,但无法确定$$b$$与$$c$$的光强关系(选项B错误)。不加电压时仍可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频率差$$\Deltaν = \frac{e(U_1 - U_2)}{h}$$。

8. 解析:

选项A错误,需频率大于截止频率。选项B错误,最大初动能仅与频率有关。选项C正确,比结合能越大核越稳定。选项D错误,跃迁到激发态需吸收能量。

9. 解析:

选项A错误,$$c$$端可接正极或负极(仅影响电流方向)。选项B错误,铯的逸出功更低,极限波长更大。选项C错误,需频率大于钙的截止频率。选项D正确,光电子从铯逸出流向$$a$$极。

10. 解析:

选项A错误,$$n=4$$能级辐射$$C_4^2=6$$种光子。选项B错误,辐射光子后电子速率可能增大(向低能级跃迁)。选项C正确,最大初动能$$E_k = 12.09 \, \mathrm{eV} - 3.88 \, \mathrm{eV} = 8.21 \, \mathrm{eV}$$。选项D错误,若已达饱和电流则不再增大。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