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关于近代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牢固
B.放射性元素发出的$${{β}}$$射线来自原子核外电子
C.光电效应能否发生,与光的照射时间长短无关
D.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任意能量的光子而跃迁到激发态
2、['能级及能级跃迁', '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计算某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氢原子吸收光子后,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原子能量增加
B.相同频率的光照射不同金属,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说明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大
C.$$\frac{2 3 9} {9 4} \mathrm{P u}$$的半衰期约为$${{4}}$$天$${,{1}{g}}$$的$$\frac{2 3 9} {9 4} \mathrm{P u}$$经$${{8}}$$天全部发生了衰变
D.铀核$$\bigl( \begin{matrix} {2 3 8} \\ {9 2} \\ \end{matrix} \mathrm{U} \bigr)$$衰变为铅核$$\binom{2 0 6} {8 2}$$的过程中,中子数减少了$${{3}{2}}$$个
3、['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
C.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现象,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
D.光照在金属板上时,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现象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4、['能级及能级跃迁',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能量子表达式、概念理解及简单计算', '热辐射 黑体与黑体辐射',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
B.卢瑟褔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的结构模型
C.爱因斯坦在对黑体辐射的研究中提出了能量子的观点
D.普吕克尔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5、['半衰期的概念',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过程',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
C.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是从$${{α}}$$粒子的散射实验开始的
D.组成原子核的核子数目越多,其结合能就越小
6、['光的波粒二象性', '康普顿效应的概念、解释及意义',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60.0%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光电效应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光子可以转化为电子
B.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波动性,少量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
C.光有时是波,有时是粒子
D.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一样也具有能量和动量
7、['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60.0%下表是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现用光子能量为$$6. 0 1 1 e v$$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有几种$${{(}{)}}$$
材料 | 铯 | 钙 | 镁 | 铍 | 钛 |
逸出功 $${{/}{e}{v}}$$ | $$3. 0 1 7 3 2$$ | $$4. 3 1 8 3 3$$ | $$5. 9 1 9 3 4$$ | $$6. 2 2 0 3 5$$ | $$6 0 6 2 1 2 3 6$$ |
B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8、['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60.0%在光电效应现象中,物体表面发射出的粒子是$${{(}{)}}$$
D
A.光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9、['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轨道量子化和频率条件',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C.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D.根据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同时,电子的轨道半径连续地减小
10、['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80.0%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中给出了$${{6}}$$次实验的结果。
组 | 次 | 入射光子的能量 $${{/}{e}{V}}$$ | 相对光强 | 光电流大小 $${{/}{m}{A}}$$ | 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e}{V}}$$ |
第一组 | $${{1}}$$ $${{2}}$$ $${{3}}$$ | $${{4}{.}{0}}$$ $${{4}{.}{0}}$$ $${{4}{.}{0}}$$ | 弱 中 强 | $${{2}{9}}$$ $${{4}{3}}$$ $${{6}{0}}$$ | $${{0}{.}{9}}$$ $${{0}{.}{9}}$$ $${{0}{.}{9}}$$ |
第二组 | $${{4}}$$ $${{5}}$$ $${{6}}$$ | $${{6}{.}{0}}$$ $${{6}{.}{0}}$$ $${{6}{.}{0}}$$ | 弱 中 强 | $${{2}{7}}$$ $${{4}{0}}$$ $${{5}{5}}$$ | $${{2}{.}{9}}$$ $${{2}{.}{9}}$$ $${{2}{.}{9}}$$ |
由表中数据得出的论断中不正确的是 $${{(}{)}}$$
B
A.两组实验采用了不同频率的入射光
B.两组实验所用的金属板材质不同
C.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 0 \ e V$$,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mathrm{1. 9} \ e V$$
D.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 0 \ e V$$,相对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
1. 解析:
A. 错误。结合能越大表示核子结合越紧密,但牢固程度还与核子数有关,需用比结合能衡量。
B. 错误。$$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并非核外电子。
C. 正确。光电效应是否发生取决于光子能量是否大于逸出功,与光照时间无关。
D. 错误。氢原子只能吸收能量等于能级差的光子。
答案:C
2. 解析:
A. 正确。氢原子吸收光子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能量增加。
B. 错误。由$$E_k=hν-W_0$$可知,相同频率下最大初动能越大,逸出功$$W_0$$越小。
C. 错误。半衰期是统计规律,$$1g$$样品经8天(2个半衰期)剩余$$0.25g$$未衰变。
D. 正确。$$^{238}_{92}U→^{206}_{82}Pb$$质量数减少32,质子数减少10,故中子数减少$$32-10=22$$(题目中32错误)。
答案:A
3. 解析:
A. 错误。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电磁感应由法拉第发现。
B. 错误。理想斜面实验是伽利略提出的,牛顿总结惯性定律。
C. 正确。玻尔理论成功解释氢原子光谱,是量子理论的重要基础。
D. 错误。光电效应是否发生取决于光子能量(频率),与光强无关。
答案:C
4. 解析:
A. 正确。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
B. 正确。卢瑟福通过$$α$$散射实验提出核式结构模型。
C. 错误。能量子观点由普朗克提出,用于解释黑体辐射。
D. 错误。电子由汤姆孙发现,普吕克尔发现阴极射线。
答案:A、B
5. 解析:
A. 正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均体现光的粒子性。
B. 错误。半衰期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量原子核。
C. 错误。原子核结构研究始于天然放射性现象,$$α$$散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
D. 错误。核子数越多,结合能越大(但比结合能不一定)。
答案:A
6. 解析:
A. 错误。光电效应中光子能量转化为电子动能,并非转化为电子本身。
B. 正确。大量光子表现波动性(如干涉),少量表现粒子性(如光电效应)。
C. 错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并非交替表现。
D. 正确。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子有能量$$E=hν$$和动量$$p=h/λ$$。
答案:B、D
7. 解析:
光子能量$$6.011eV$$大于铯($$3.017eV$$)、钙($$4.318eV$$)、镁($$5.919eV$$)的逸出功,共3种材料。
答案:B
8. 解析:
光电效应中金属表面发射的是电子。
答案:D
9. 解析:
A. 错误。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 错误。稳定性由比结合能(结合能/核子数)决定,非总结合能。
C. 正确。衰变过程电荷数、质量数守恒。
D. 错误。轨道半径量子化变化,不连续。
答案:C
10. 解析:
A. 正确。第一组光子能量$$4.0eV$$,第二组$$6.0eV$$,频率不同。
B. 错误。两组逸出功相同($$W_0=4.0-0.9=3.1eV$$与$$6.0-2.9=3.1eV$$),材质相同。
C. 正确。由$$E_k=hν-W_0$$得$$5.0-3.1=1.9eV$$。
D. 正确。表格显示相同能量下光强越大,光电流越大。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