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力学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知识点回顾进阶自测题解析-河北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54.0%

2025-08-30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知识点回顾进阶自测题解析-河北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54.0%
1、['波的衍射现象', '波的干涉现象',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多普勒效应', '机械波']

正确率40.0%渔船常用回声探测器发射的声波探测水下鱼群与障碍物。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 5 0 0 m / s$$,若探测器发出频率为$$1. 5 \times1 0^{6} \, H z$$的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列声波相遇时一定会发生干涉

B.声波由水中传播到空气中,频率会改变

C.该声波在水中遇到尺寸约为$$1 \times1 0^{-3} m$$的被探测物时会发生明显衍射

D.探测器接收到的回声频率与被探测物相对探测器运动的速度无关

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正确率60.0%一般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 0 0 \mathrm{~ M H z} \sim1 0 0 0 \mathrm{~ M H z}$$的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电磁波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B.上述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波长约在$$0. 3 ~ \mathrm{m} \sim1. 5 ~ \mathrm{m}$$之间

C.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

D.若测出雷达从发射电磁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时间,就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体积

3、['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及现象', '共振', '波的干涉现象',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正确率40.0%关于振动和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

B.火车过桥要慢行,目的是使驱动力频率远小于桥梁的固有频率,以免发生共振损坏桥梁

C.波发生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

D.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始终大于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

4、['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正确率60.0%音箱装饰布网既美观又能阻止灰尘进入音箱内部,但是它又有不利的一面,对于音箱发出的声音来说,布网就成了障碍物,它障碍了声音的传播,造成了声音失真,有的生产厂家就把装饰布网安装了子母扣,这样听音乐时就可以把布网卸下来,从而获得高保真的听觉效果,听同样的音乐不卸下布网和卸下布网相比较,你认为声音损失掉的主要是(

A

A.高频部分

B.低频部分

C.中频部分

D.中频和低频

5、['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及现象', '波的干涉现象',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波动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医生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根据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的

B.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C.波具有衍射特性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

D.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其位移始终保持最大;振动减弱区域的质点,其位移始终保持最小

6、['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正确率60.0%声波的衍射现象比光波的衍射现象来得更容易$${、}$$更明显,这是因为$${{(}{)}}$$

C

A.耳朵的听觉比眼睛的视觉要灵敏

B.声波的波速比光波的波速大

C.声波的波长比光波的波长要长

D.声波的频率比光波的频率要高

7、['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正确率60.0%以下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当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通常讲话产生的声波,经过尺寸为$${{1}{m}}$$左右的障碍物时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8、['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声音变响,男声比女声更响

B.声音变响,女声比男声更响

C.声音变弱,男声比女声更弱

D.声音变弱,女声比男声更弱

9、['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双缝干涉现象及条件',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D

A.在机械波中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总相同的两个质点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自身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才能发生衍射现象

D.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10、['波的衍射现象',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只有①④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③

1. 正确答案:C

解析:

A错误:两列声波要发生干涉需要满足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等条件,题目未说明这些条件,因此不一定发生干涉。

B错误: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声波从水中传播到空气中频率不会改变。

C正确:波长计算:$$\lambda = \frac{v}{f} = \frac{1500}{1.5 \times 10^6} = 1 \times 10^{-3} m$$。当障碍物尺寸与波长相当时会发生明显衍射,尺寸约为$$1 \times 10^{-3} m$$的被探测物正好满足条件。

D错误:探测器接收到的回声频率与被探测物相对运动速度有关,会产生多普勒效应。

2. 正确答案:B

解析:

A错误: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产生的,不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

B正确:波长范围计算:$$\lambda = \frac{c}{f}$$,$$c = 3 \times 10^8 m/s$$。$$f_{min} = 200 MHz$$时,$$\lambda_{max} = \frac{3 \times 10^8}{200 \times 10^6} = 1.5 m$$;$$f_{max} = 1000 MHz$$时,$$\lambda_{min} = \frac{3 \times 10^8}{1000 \times 10^6} = 0.3 m$$。

C错误: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衍射能力越弱,越不容易绕过障碍物。

D错误:只能确定障碍物的距离,无法确定体积。

3. 正确答案:B、C

解析:

A错误:多普勒效应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而不是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

B正确:慢行使驱动力频率远小于桥梁固有频率,避免共振。

C正确:这是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D错误: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振幅大,但位移随时间变化,并非始终大于振动减弱区域。

4. 正确答案:A

解析:布网作为障碍物,对波长较短的高频声波阻碍作用更明显,因此主要损失高频部分。

5. 正确答案:B、C

解析:

A错误:B超主要利用超声波的反射特性,不是多普勒效应。

B正确:这是多普勒效应的定义。

C正确:这是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D错误: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振幅大,但位移会变化,不会始终保持最大。

6. 正确答案:C

解析:声波波长较长(通常几厘米到几十米),光波波长很短(几百纳米),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

7. 正确答案:C

解析:

A错误:只有障碍物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更小时才会发生明显衍射。

B错误:障碍物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衍射不明显。

C正确: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时会发生明显衍射。

D错误:通常讲话声波波长约0.1-1m,经过1m障碍物会发生明显衍射。

8. 题目不完整,无法判断正确答案。

9. 正确答案:D

解析:

A错误:相距一个波长的两个质点相位差为$$2\pi$$,位移关系复杂,不一定总相同。

B错误:多普勒效应是观察者接收频率变化,波源频率不变。

C错误:障碍物尺寸比波长大时也可能发生衍射,只是不明显。

D正确:频率相同是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必要条件。

10. 题目不完整,无法判断正确答案。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