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80.0%svg异常
A.波通过孔$${{A}}$$,不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波通过孔$${{B}}$$,不发生衍射现象
C.波遇到障碍物$${{C}}$$,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波遇到障碍物$${{D}}$$,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2、['波的衍射现象', '光的衍射']正确率80.0%下列哪个现象是波的衍射现象$${{(}{)}}$$
A.面对障碍物大喊一声,过一会儿听见自己的声音
B.将一音叉鼓响,人围它走一周,将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
C.在障碍物的后面可以听到前面人说话的声音
D.一人敲一下长管的一端,另一人用耳朵贴紧钢管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
3、['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波的衍射现象', '共振']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若声波波源向观察者靠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减小
B.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共振
C.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要比光波和无线电波近得多
D.$${{“}}$$音箱的高音部分容易被大的障碍物挡住的现象$${{”}}$$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4、['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及现象', '波的衍射现象',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B.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研究得出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方法$${{−}{−}{−}}$$楞次定律
C.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
D.$${{“}}$$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5、['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波的衍射现象']正确率60.0%我们能听见建筑物后传来的声音而看不见建筑物后的物体,这是因为()
C
A.声波是纵波
B.声波振幅大
C.声波波长较长
D.声波波速较小
6、['波的衍射现象', '振动图像', '波的叠加', '波动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t}_{1}{=}{{0}{.}{2}}}$$$${{s}}$$时刻,两列波相遇
B.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大于$${{1}{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A}{B}}$$连线中点$${{C}}$$处的质点的振动速度始终为零
D.$${{t}_{2}{=}{{0}{.}{8}}}$$$${{s}}$$时刻,$${{B}}$$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
7、['裂变反应', '波的衍射现象', '能级及能级跃迁', '反应堆与核电站', '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 '波的干涉现象', '电磁波',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率40.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铀核发生$${{α}}$$衰变时,释放出$${{α}}$$粒子和一定的能量,目前核电站利用的就是这一自发释放的能量
B.如果利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红光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C.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机械波和电磁波都具有干涉$${、}$$衍射的特性
8、['波的衍射现象']正确率80.0%“隔墙有耳”说明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这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
D
A.反射
B.折射
C.干涉
D.衍射
9、['波的衍射现象',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正确率80.0%svg异常
B
A.$${{A}}$$侧波的频率小于$${{B}}$$侧波的频率
B.$${{A}}$$侧波速与$${{B}}$$侧波速相等
C.减小挡板间距离,衍射波的波长将减小
D.增大挡板间距离,衍射现象将更明显
10、['波的衍射现象',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只有①④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③
1. 题目考查波的衍射条件。衍射现象明显与否取决于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的关系。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或接近波长时,衍射现象明显。因此:
- A选项错误,孔$${{A}}$$尺寸较大,不易发生明显衍射。
- B选项错误,孔$${{B}}$$尺寸较小,可能发生衍射。
- C选项正确,障碍物$${{C}}$$尺寸较小,衍射明显。
- D选项正确,障碍物$${{D}}$$尺寸较小,衍射明显。
答案:C、D。
2. 波的衍射是指波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分析选项:
- A选项是回声现象,属于反射。
- B选项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 C选项是声波绕过障碍物传播,属于衍射。
- D选项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与衍射无关。
答案:C。
3. 题目考查声波的特性和现象:
- A选项错误,波源靠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增大(多普勒效应)。
- B选项正确,声波击碎玻璃杯是共振现象。
- C选项错误,超声波在水中传播距离比光波和无线电波远得多。
- D选项错误,高音部分被挡住是衍射现象,而非干涉。
答案:B。
4. 题目考查物理学史和波动现象:
- A选项错误,电磁感应定律由法拉第提出。
- B选项错误,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楞次提出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 C选项错误,多普勒效应中波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频率变化。
- D选项正确,“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衍射的结果。
答案:D。
5. 题目考查声波衍射的原因:
- 声波波长较长(通常为几米到几厘米),容易绕过障碍物(衍射);光波波长极短(纳米级),衍射不明显。因此答案为C。
答案:C。
6. 题目考查波的叠加和衍射:
- A选项错误,两列波相遇时间需根据波速和距离计算。
- B选项错误,能否发生衍射取决于障碍物尺寸与波长的关系,题目未给出波长。
- C选项正确,两列波在$${{C}}$$点振动方向相反,叠加后速度始终为零。
- D选项需具体计算,题目未提供足够信息。
答案:C。
7. 题目考查核反应、光电效应、能级跃迁和波动特性:
- A选项错误,核电站利用核裂变而非$${{α}}$$衰变。
- B选项错误,红光频率低于紫光,但若金属逸出功足够低,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 C选项错误,氢原子跃迁时释放光子。
- D选项正确,机械波和电磁波均具有干涉和衍射特性。
答案:D。
8. “隔墙有耳”是声波绕过障碍物的典型衍射现象。
答案:D。
9. 题目考查波的衍射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 A选项错误,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两侧频率相同。
- B选项正确,波速由介质决定,两侧波速相等。
- C选项错误,衍射波长由波源决定,与挡板间距无关。
- D选项错误,增大挡板间距会减弱衍射现象。
答案:B。
10. 题目未提供具体选项内容,无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