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力学波的干涉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知识点考前进阶自测题答案-黑龙江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48.0%

2025-07-18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知识点考前进阶自测题答案-黑龙江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48.0%
1、['波的干涉', '波的叠加']

正确率80.0%svg异常

A.$${{A}{.}{E}}$$两点为振动加强点,$${{B}}$$为振动减弱点

B.$${{D}{.}{C}}$$连线上的点都是减弱点

C.$${{A}{.}{B}}$$两质点的竖直高度差是$${{2}{0}{c}{m}}$$

D.$${{A}}$$质点始终处于波峰

2、['波的干涉的计算', '波的叠加']

正确率0.0%svg异常

B

A.两波源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B.$${{S}_{1}{P}}$$连线上(两端点除外)共有$${{6}}$$个振动减弱点

C.$${{P}}$$点是振动减弱点

D.若只将$${{S}_{2}}$$的振幅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浮标仍然可以保持静止

3、['波的干涉的计算', '波的叠加', '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综合应用']

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4、['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条件']

正确率40.0%在学校运动场上$${{5}{0}{m}}$$直跑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了由同一信号发生器带动的两个相同的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发出波长为$${{5}{m}}$$的声波.一同学从该跑道的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缓慢行进$${{1}{0}{m}}$$.在此过程中,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

B

A.$${{2}}$$

B.$${{4}}$$

C.$${{6}}$$

D.$${{8}}$$

5、['波的叠加']

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x}}$$点处向下$${,{y}}$$点处向上

B.$${{x}}$$点处向上$${,{y}}$$点处向下

C.$${{x}}$$、$${{y}}$$点处都向上

D.$${{x}}$$、$${{y}}$$点处都向下

6、['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波的形成和传播',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波的叠加',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2}{0}{c}{m}}$$

B.$${{1}{6}{c}{m}}$$

C.$${{1}{2}{c}{m}}$$

D.$${{2}{8}{c}{m}}$$

7、['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叠加']

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振动加强的点是$${{b}}$$、$${{c}}$$

B.振动加强的点是$${{a}}$$、$${{d}}$$

C.振动加强的点是$${{a}}$$、$${{b}}$$、$${{c}}$$、$${{d}}$$

D.经过半个周期,振动加强的点是$${{b}}$$、$${{c}}$$

8、['波的叠加']

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

B.$${{D}}$$点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振动减弱点

C.图示时刻$${{C}}$$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D.从图示时刻起经$$0. 2 5 s$$后,$${{B}}$$点通过的路程为$${{1}{0}{c}{m}}$$

9、['波的叠加', '波动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内会发生干涉现象

B.甲、乙两列波的频率之比为$${{2}}$$:$${{3}}$$

C.对于$${{x}{=}{0}}$$的质点和$${{x}{=}{{9}{.}{5}}{m}}$$处的质点,它们开始振动的时间之差为$$0. 1 2 5 s$$

D.$$t=\frac{1} {4} s$$时,$${{x}{=}{4}{m}}$$处的质点的实际位移大小等于$${{5}{c}{m}}$$

10、['波的干涉', '波的叠加']

正确率80.0%svg异常

C

A.质点$${{a}}$$始终处于波峰

B.半个周期后质点$${{b}}$$振动加强

C.可能观察不到质点$${{b}}$$振动

D.该时刻质点$${{c}}$$振动最弱

以下是各题的详细解析:

第1题解析:

题目描述涉及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振动加强点是指两列波的相位差为$$2n\pi$$,振动减弱点是指相位差为$$(2n+1)\pi$$。选项A中,$$A$$和$$E$$为加强点,$$B$$为减弱点,符合波的干涉规律。选项B中,$$D$$和$$C$$连线上的点是否都是减弱点需要具体分析,若两波源相位差为$$\pi$$,则可能成立。选项C中,$$A$$和$$B$$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需根据振幅和相位差计算。选项D中,$$A$$质点是否始终处于波峰取决于波的叠加结果。

第4题解析:

两个扬声器发出波长为$$5m$$的声波,同学从跑道中点出发行进$$10m$$。声波干涉的加强和减弱条件为路径差$$\Delta r = n\lambda$$(加强)或$$\Delta r = (n+\frac{1}{2})\lambda$$(减弱)。初始时,同学位于中点,路径差为$$0$$(加强)。行进$$10m$$后,路径差为$$20m$$($$4\lambda$$),故听到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4$$次(对应半波长数)。

正确答案:$$B$$。

第5题解析:

题目描述$$x$$和$$y$$点的振动方向。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若波向右传播,$$x$$点向下振动,$$y$$点向上振动;若波向左传播,则相反。选项A符合波向右传播的情况。

正确答案:$$A$$。

第7题解析:

振动加强点是指两列波的振动方向相同,叠加后振幅增大。选项B中,$$a$$和$$d$$为加强点,可能符合两列波同相位的条件。选项D错误,因为振动加强点的性质不随时间改变。

正确答案:$$B$$。

第8题解析:

选项A中,$$A$$和$$B$$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需根据振幅和相位差验证。选项B中,$$D$$为加强点,$$C$$为减弱点,需具体分析波的叠加。选项C中,$$C$$点是否在平衡位置向下运动需根据波形图判断。选项D中,$$B$$点经过$$0.25s$$的路程为$$10cm$$,需计算周期和振幅。

第9题解析:

选项A中,两列波频率相同才能发生干涉。选项B中,频率比为$$2:3$$,不符合干涉条件。选项C中,时间差为$$0.125s$$,需计算波速和距离差。选项D中,$$x=4m$$处质点的位移为$$5cm$$,需根据叠加结果判断。

第10题解析:

选项A中,质点$$a$$是否始终处于波峰取决于波的叠加。选项B中,半个周期后质点$$b$$的振动性质不变。选项C中,若$$b$$为减弱点,可能观察不到振动。选项D中,$$c$$点是否为最弱需具体分析。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