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振动最强点的质点,始终处于位移最大状态
B.泡沫颗粒能悬浮在$$x=0. 5 0 c m$$的$${{M}}$$点附近
C.该声悬浮仪发出的超声波波长为$$0. 2 5 c m$$
D.增大该声悬浮仪所发出的超声波频率,振动最弱点的个数增加
2、['简谐运动', '波的叠加', '波动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两波源所产生的简谐波不会发生干涉
B.$${{t}{=}{{3}{0}}{s}}$$时,质点$${{a}}$$向$${{y}}$$轴正方向振动
C.在$$3 2 \sim5 0 s$$内,质点$${{b}}$$运动的总路程是$$0. 3 0 m$$
D.稳定后质点$${{p}}$$振动的表达式为$$y=5 \operatorname{s i n} ( \frac{\pi} {6} t-\frac{\pi} {6} ) c m$$
3、['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叠加']正确率8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该消声器是根据波的衍射原理设计的
B.两束波到达$${{b}}$$点的路程差$$\Delta r=r_{2}-r_{1}$$,则$${{Δ}{r}}$$等于$$\frac{1} {2} \lambda$$的奇数倍
C.若声波的频率发生改变,则声波的传播速度也发生改变
D.若$${{b}}$$、$${{c}}$$在同一条直线上,$${{b}}$$、$${{c}}$$之间的距离为$$\frac{1} {2} \lambda$$,则$${{c}}$$为声波的加强点
4、['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叠加']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该消音器的消音原理为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B.通道$${{a}}$$、$${{b}}$$的弧长不能设计成相等的
C.同一消音器对所有频率的声音都能消除
D.同一消音器只能消除某一频率的声音
5、['波的叠加', '波动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波源$${{S}_{1}}$$和$${{S}_{2}}$$的起振方向都沿$${{y}}$$轴正方向
B.$${{t}{=}{5}{s}}$$时,两列波的第一个波峰在$$x=-1 \mathrm{m}$$处相遇
C.$${{0}{∼}{5}{{s}}}$$内,$$x=-2 \mathrm{m}$$处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8}{{c}{m}}}$$
D.形成稳定干涉图样后,$${{x}}$$轴上两波源间(不含波源)有$${{9}}$$个振动加强点
6、['波的叠加']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从图示时刻再经过$$0. 6 5 s$$时,$${{C}}$$点经过的路程$$1 3 0 c m$$
B.$${{C}}$$点和$${{D}}$$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C.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c}{m}}$$
D.随着时间的推移,$${{E}}$$质点将向$${{C}}$$点移动,经过四分之一周期,$${{C}}$$点到达波峰
7、['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叠加']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图示时刻$${{M}{、}{O}}$$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2}{c}{m}}$$
B.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
D.$${{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8、['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叠加']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振动加强的点是$${{b}}$$、$${{c}}$$
B.振动加强的点是$${{a}}$$、$${{d}}$$
C.振动加强的点是$${{a}}$$、$${{b}}$$、$${{c}}$$、$${{d}}$$
D.经过半个周期,振动加强的点是$${{b}}$$、$${{c}}$$
9、['波的叠加', '波动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两列简谐波的频率均为$$1. 2 5 H z$$
B.两列简谐波引起$${{x}{=}{2}{m}}$$处质点振动的振幅为零
C.在$${{t}{=}{{0}{.}{2}}{s}}$$两列简谐波引起$${{x}{=}{4}{m}}$$处质点振动的位移为$${{1}{2}{c}{m}}$$
D.两列简谐波引起$${{x}{=}{1}{m}}$$质点振动的位移可能为$${{1}{2}{c}{m}}$$
10、['波的叠加']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c}{m}}$$
B.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
C.$${{F}}$$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零
D.经$$0. 2 \; s, \; A$$点的位移为零
1. 选项分析:
A错误:振动最强点(波腹)的质点振幅最大,但位移随时间变化,并非始终处于最大位移状态
B正确:泡沫颗粒会聚集在波节位置,$$x=0.50cm$$的M点符合波节特征
C错误:根据图示,相邻波节间距为$$\frac{\lambda}{2}=0.50cm$$,因此波长$$\lambda=1.00cm$$
D正确:频率增大时波长减小,相同空间内波节(振动最弱点)数量增加
2. 选项分析:
A错误:两波源频率相同,会产生干涉现象
B正确:根据波形传播方向判断,t=30s时质点a向y轴正方向运动
C正确:计算质点b在18s内(32-50s)的路程,振幅5cm,周期12s,路程为$$4A\times\frac{18}{12}=30cm=0.30m$$
D正确:根据波动方程验证,表达式符合波动规律
3. 选项分析:
A错误:消声器基于波的干涉原理,不是衍射
B正确:b点为相消干涉点,路程差应为半波长的奇数倍
C错误:声波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与频率无关
D错误:b、c间距$$\frac{\lambda}{2}$$时,c点与b点相位相反,应为减弱点
4. 选项分析:
A错误:基于波的干涉原理,不是多普勒效应
B正确:a、b通道弧长需设计成差值为半波长的奇数倍
C错误:只能消除特定频率的声音
D正确:消音器针对特定频率设计
5. 选项分析:
A正确:根据波形图判断起振方向均为y轴正方向
B正确:计算波峰传播,t=5s时在x=-1m处相遇
C正确:x=-2m处质点在5s内完成2个全振动,路程8×1cm=8cm
D正确:计算波源间距与波长关系,加强点数量为9个
6. 选项分析:
A正确:C点振幅10cm,0.65s为$$\frac{13}{4}$$周期,路程13×10cm=130cm
B错误:C点为波腹振动,D点为波节但仍有振动
C正确:A、B两点相位相反,高度差为2×5cm=10cm
D错误:质点不随波迁移,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7. 选项分析:
A正确:M、O两点振幅差为6cm,相位差π,高度差12cm
B错误:质点不随波迁移
C正确:经$$\frac{T}{4}$$后,M点到达平衡位置
D正确:P、N为波节,始终在平衡位置
8. 选项分析:
A错误:b、c为波节(减弱点)
B正确:a、d为波腹(加强点)
C错误:只有a、d为加强点
D错误:加强点位置不随时间改变
9. 选项分析:
A正确:从波形图得周期0.8s,频率1.25Hz
B正确:x=2m处为波节,振幅为零
C错误:t=0.2s时,两波在x=4m处位移均为-6cm,合位移-12cm
D正确:x=1m处可能出现最大位移12cm
10. 选项分析:
A正确:A、B两点相位相反,高度差4cm
B正确:C点为波节,处于平衡位置
C正确:F点到两波源路程相等
D正确:经0.2s(半周期),A点回到平衡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