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图甲中$${{C}}$$摆开始振动后$${,{A}}$$、$${{B}}$$、$${{D}}$$三个摆中$${{B}}$$摆的振幅最大
B.图乙为两列水波在水槽中产生的干涉图样,这两列水波的频率不一定相同
C.图丙是两种光现象图案,上方为光的衍射条纹,下方为光的干涉条纹
D.图丁是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实验,将偏振片垂直纸面向里旋转任意角度,屏亮度不变
2、['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叠加', '机械波']正确率80.0%svg异常
A.降噪过程实际上是声波发生了干涉
B.降噪过程本质上是两列声波相遇时叠加的结果
C.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的传播速度一定相等
D.$${{P}}$$点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传播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3、['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叠加', '波动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正确率40.0%svg异常
A.波源$${{O}_{1}}$$激发的横波波速为$${\frac{8} {3}} m / s$$
B.波源$${{O}_{2}}$$激发的横波波长为$${{8}{m}}$$
C.$${{O}_{1}}$$与$${{B}}$$之间的距离为$${{1}{1}{m}}$$
D.振动稳定后$${{A}{C}}$$两点间共有$${{5}}$$个振动加强点$${{(}}$$含$${{A}{C}}$$两点$${{)}}$$
4、['波的干涉现象']正确率40.0%汽车在行驶时常会滴下一些油滴,滴下的油滴在带水的路面上会形成一层薄油膜,并呈现出彩色,这是由于()
C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干涉
D.光的反射
5、['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叠加']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D
A.振动最强点的质点,始终处于位移最大状态
B.泡沫颗粒能悬浮在$$x=0. 5 0 c m$$的$${{M}}$$点附近
C.该声悬浮仪发出的超声波波长为$$0. 2 5 c m$$
D.增大该声悬浮仪所发出的超声波频率,振动最弱点的个数增加
6、['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叠加', '波动图像']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a}}$$与$${{b}}$$的频率之比为$${{2}{:}{1}}$$
B.$${{O}}$$与$${{P}}$$开始振动的时刻相同
C.$${{a}}$$与$${{b}}$$相遇后会出现干涉现象
D.$${{O}}$$开始振动时沿$${{y}}$$轴正方向运动
7、['电磁波谱', '波的衍射现象', '波的干涉现象', '电磁波', 'X射线和γ射线的特性及应用', '折射率的波长表达式和速度表达式']正确率40.0% 关于电磁波和电磁波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X}}$$射线的波长比紫外线的波长更长
B.在水中各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均相同
C.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麦克斯韦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8、['波的干涉现象']正确率60.0%蝉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一种被称做$${{“}}$$双鼓手$${{”}}$$的蝉。它的身体两侧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身体的中部是可以内外开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发出的;当围绕该蝉歇息的树干走了一圈,能听到忽高忽低的蝉鸣声,这种现象是()
C
A.声波的直线传播
B.声波的衍射现象
C.声波的干涉现象
D.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
9、['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叠加']正确率80.0%svg异常
B
A.$${{A}}$$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减弱
B.$${{B}}$$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减弱
C.$${{C}}$$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处于平衡位置
D.$${{D}}$$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
10、['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条件']正确率0.0%svg异常
C
A.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发生干涉
B.$${{a}}$$处质点振动始终减弱,$${{b}}$$、$${{c}}$$处质点振动始终加强
C.此时$${{a}}$$、$${{b}}$$、$${{c}}$$处各质点的位移是:$${{x}_{a}{=}{0}}$$,$$x_{b}=-2 A$$,$$x_{c}=2 A$$
D.$${{a}}$$、$${{b}}$$、$${{c}}$$处各质点随着水波飘向远处
1. 解析:
A. 图甲中$$C$$摆开始振动后,$$A$$、$$B$$、$$D$$三个摆中$$B$$摆的振幅最大,因为$$B$$摆与$$C$$摆的固有频率相同,发生共振。
B. 图乙为两列水波干涉图样,干涉条件要求频率相同,因此频率一定相同。
C. 图丙上方为光的干涉条纹(等间距),下方为光的衍射条纹(中央亮纹宽)。
D. 图丁中若偏振片旋转,屏亮度会变化,因为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强度变为原来一半。
正确答案:A
2. 解析:
A. 降噪过程是通过产生与环境噪声相位相反的声波实现干涉相消。
B. 正确描述降噪原理。
C. 声速由介质决定,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在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D. 质点$$P$$只在平衡位置振动,不会随波传播。
正确答案:A、B、C
3. 解析:
A. 波源$$O_1$$的横波波速$$v = \frac{\lambda}{T} = \frac{8}{3} m/s$$。
B. 波源$$O_2$$的波长$$\lambda = vT = 4 \times 2 = 8 m$$。
C. $$O_1$$与$$B$$距离为11m(图中显示)。
D. $$AC$$间距12m,半波长差为$$\frac{12}{4} = 3$$个波长,故加强点共5个(含端点)。
正确答案:A、B、C、D
4. 解析:
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薄膜干涉现象,由油膜上下表面反射光干涉形成。
正确答案:C
5. 解析:
A. 振动最强点振幅最大,但位移随时间变化。
B. $$x=0.50 cm$$是波节位置,泡沫颗粒会悬浮。
C. 超声波波长$$\lambda = 2 \times 0.25 = 0.5 cm$$。
D. 频率增大时波长减小,波节间距减小,波节个数增加。
正确答案:B、D
6. 解析:
A. $$a$$与$$b$$的周期比为1:2,频率比2:1。
B. $$O$$与$$P$$振源同时开始振动。
C. 两波频率不同,不会产生稳定干涉。
D. $$O$$起振方向与$$a$$波相同($$y$$轴负向)。
正确答案:A、B
7. 解析:
A. $$X$$射线波长比紫外线短。
B. 水中不同频率电磁波速度不同。
C. 电磁波和机械波都具有波动性,能发生干涉和衍射。
D. 赫兹首次证实电磁波存在。
正确答案:C
8. 解析:
听到蝉鸣声忽高忽低是声波干涉现象,由两发声器官发出的声波叠加形成。
正确答案:C
9. 解析:
A. 加强点始终加强,振幅不变。
B. 减弱点始终减弱,振幅为零。
C. 减弱点经过半周期仍处于平衡位置。
D. 加强点经过半周期仍加强(可能位移反向)。
正确答案:B、C、D
10. 解析:
A. 两列波频率相同,能发生干涉。
B. $$a$$是波节(始终减弱),$$b$$、$$c$$是波腹(始终加强)。
C. 图示时刻$$a$$在平衡位置,$$b$$、$$c$$分别达到负向和正向最大位移。
D. 质点不随波迁移,只在平衡位置振动。
正确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