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80.0%svg异常
A.水底下的潜水员听到蟾蜍声频率变大
B.在深水区,水波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C.水面上飘落的树叶会被水波推向岸边
D.测得图中蟾蜍左边位置到岸边的距离是$${{1}{m}}$$,大约有$${{2}{0}}$$个波峰,则此处水波的波速约为$$7. 3 m / s$$
2、['简谐运动的定义及特征',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波动图像', '单摆的回复力']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甲图中,粗糙斜面上的金属球在弹簧的作用下沿斜面振动,该运动是简谐运动
B.乙图中,单摆运动时的回复力由重力与拉力的合力提供
C.丙图中,若减小孔$${{A}{B}}$$的大小,衍射现象会更明显
D.丁图中,质点$${{A}}$$、$${{C}}$$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就是横波的一个波长
3、['振动图像', '波动图像', '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综合应用',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该波的传播速度是$$2. 5 m / s$$
B.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C.从$$0 \sim0. 4 s, \, \, P$$通过的路程为$${{4}{m}}$$
D.从$${{t}{=}{0}}$$时刻开始,$${{P}}$$将比$${{Q}}$$先回到平衡位置
4、['波动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B.振幅为$${{2}{0}{c}{m}}$$
C.周期为$${{2}{.}{0}{s}}$$
D.传播速度为$$2 0 m / s$$
5、['波的形成和传播', '波动图像']正确率40.0%某质点在坐标原点$${{O}}$$处做简谐运动,其振幅为$${{5}{{c}{m}}}$$,振动周期为$${{0}{{.}{4}{s}}}$$,振动在介质中沿.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m}{/}{s}}$$.若质点由平衡位置$${{0}}$$开始向$${{+}{y}}$$方向振动,经$${{0}{{.}{2}}{s}}$$时立即停止振动,则振源停止振动后经$${{0}{.}{2}{s}}$$时的波形是()
A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6、['波的形成和传播', '振动图像', '波动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B
A.从图示时刻开始,质点$${{b}}$$的加速度一定增大
B.图示时刻,质点$${{a}}$$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y}}$$轴负方向
C.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5}{0}{H}{z}}$$
D.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1}{s}}$$,质点$${{a}}$$沿波传播方向迁移了$${{4}{0}}$$$${{c}{m}}$$
7、['振动图像', '波动图像']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质点$${{P}}$$在$${{t}{=}{3}{s}}$$时正向$${{y}}$$轴负方向振动
B.质点$${{P}}$$在$${{t}{=}{3}{s}}$$时的速度为零
C.质点$${{P}}$$的平衡位置可能是$${{x}{=}{0}}$$
D.质点$${{P}}$$的平衡位置可能是$${{x}{=}{2}{m}}$$
8、['波动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该波遇到宽约$${{3}{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M}}$$点以后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都是向上的
C.质点$$Q \ ( \ x_{Q}=9 m )$$经过$${{0}{.}{5}{s}}$$第一次到达波谷
D.质点$${{P}}$$在$${{0}{.}{1}}$$$${{s}}$$内沿波传播方向的移动了$${{1}}$$$${{m}}$$
9、['简谐运动振动图象', '波动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v=4 m / s$$,向$${{x}}$$负方向传播
B.$$v=8 m / s$$,向$${{x}}$$负方向传播
C.$$v=4 m / s$$,向$${{x}}$$正方向传播
D.$$v=8 m / s$$,向$${{x}}$$正方向传播
10、['波动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t}{=}{{0}{.}{2}}{s}}$$时刻,质点$${{Q}}$$速度最大
B.$${{t}{=}{{0}{.}{6}}{s}}$$时刻,质点$${{M}}$$向$${{+}{y}}$$轴方向运动
C.质点$${{M}}$$比质点$${{P}}$$早到达平衡位置处
D.若此波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的尺寸为$${{8}{0}{m}}$$,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1. 选项分析:
A. 潜水员听到的蟾蜍声频率变大是由于多普勒效应,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频率升高,正确。
B. 深水区波长变短,衍射现象减弱,错误。
C. 水波传播时,树叶会随波振动但不会被推向岸边,错误。
D. 计算波速:20个波峰对应19个波长,总距离1m,波长$$λ=\frac{1}{19}m$$。蟾蜍发声频率约70Hz,波速$$v=λf≈3.68m/s$$,与7.3m/s不符,错误。
2. 选项分析:
A. 简谐运动需满足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粗糙斜面上摩擦力会破坏线性关系,错误。
B. 单摆回复力由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量提供,错误。
C. 减小孔径会使衍射现象更明显,正确。
D. 波长是相邻同相位点距离,A、C为反相位点,错误。
3. 波形图分析:
A. 由图像得波长4m,周期0.4s,波速$$v=λ/T=10m/s$$,错误。
B. t=0时P点向下运动,波向x负方向传播,错误。
C. 0.4s为一个周期,路程为4倍振幅(假设振幅1m),正确。
D. P将比Q晚回到平衡位置,错误。
4. 参数判断:
A. 需结合波形图判断传播方向,无图无法确定。
B. 振幅应为图像最大位移,20cm需验证。
C. 周期需通过时间与相位关系计算。
D. 波速$$v=λ/T$$,需已知波长和周期。
5. 波形推导:
振动0.2s(半周期)停止,产生半个波长波形。波速1m/s,0.2s后波形传播0.2m。停止后波形继续平移0.2m,总传播0.4m。正确波形应显示振幅5cm、波长0.8m的右传半波。
6. 波动特性分析:
A. b点位于波峰时加速度最大,正确。
B. a点位移为正时加速度方向为-y,正确。
C. 频率由$$f=1/T$$计算,需已知周期。
D. 质点不随波迁移,错误。
7. 质点运动分析:
A. 若t=3s时P在平衡位置上方,将向下运动,可能正确。
B. 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需确认位置。
C.D. 平衡位置需根据波形图节点判断。
8. 波传播计算:
A. 障碍物尺寸与波长关系决定衍射,需已知波长。
B. M点起振方向与波源相同,需确认。
C. Q点第一次到波谷时间=传播时间+1/4周期,需计算。
D. 质点不随波迁移,错误。
9. 波参数计算:
由图像得波长8m,周期2s,波速$$v=4m/s$$。根据质点振动方向判断传播方向,若向下振动则波向x负方向。
10. 波动现象分析:
A. 0.2s为半周期,Q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正确。
B. 0.6s时M点运动方向需根据相位判断。
C. 波峰位置质点更晚到平衡位置。
D. 明显衍射条件为障碍物尺寸≤波长,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