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μ}{>}{{t}{a}{n}}{θ}}$$
B.$${{0}{∼}{{t}_{1}}}$$内物块沿传送带向下运动,$${{t}_{1}{∼}{{t}_{2}}}$$内沿传送带向上运动$${,{{t}_{2}}}$$时刻回到原位置
C.$${{0}{∼}{{t}_{2}}}$$内,系统产生的热量一定比物块动能的减少量大
D.$${{0}{∼}{{t}_{2}}}$$内,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的绝对值大于物块动能的减少量
2、['v-t图像斜率意义,及v-t图像求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v-t图像面积意义,及v-t图像求位移', 'v-t图像综合应用', '动摩擦因数',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在传送带运动问题']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传送带的速率$$v_{0}=1 0 \, m / s$$
B.传送带的倾角$${{θ}{=}{{3}{0}^{∘}}}$$
C.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D.$${{0}{∼}{2}{s}}$$内摩擦力对物体做功$$W_{f}=-2 4 ~ J$$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在传送带运动问题']正确率40.0%svg异常
BC
A.物块的初速度大小为$$\frac{v} {2}$$
B.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frac{3 L} {5 v}$$
C.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rac{1 0 v^{2}} {9 g L}$$
D.整个过程中物块与传送带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frac{m v^{2}} {9}$$
4、['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在传送带运动问题']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3}{s}}$$
B.$${{4}{s}}$$
C.$${{4}{.}{5}{s}}$$
D.$${{5}{s}}$$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在传送带运动问题']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0}{.}{5}{J}}$$
B.$${{2}{J}}$$
C.$${{2}{.}{5}{J}}$$
D.$${{5}{J}}$$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动态过程',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在传送带运动问题']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D
A.工件滑上传送带到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所需时间为$$\frac{v-v_{0}} {g}$$
B.因传送工件电动机多做的功为$${\frac{1} {2}} m ( v^{2}-v_{0}^{2} )$$
C.传送带的摩擦力对工件所做的功为$${\frac{1} {2}} m ( v-v_{0} )^{2}$$
D.工件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为$$\frac{( v-v_{0} )^{2}} {2 \mu g}$$
7、['功能关系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在传送带运动问题']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两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相等
B.物体与甲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比乙大
C.两传送带对物体做功相等
D.两传送带因与物体摩擦产生的热量相等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摩擦力做功',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在传送带运动问题']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B
A.$${{6}{J}}$$
B.$${{1}{6}{J}}$$
C.$${{1}{8}{J}}$$
D.$${{2}{0}{J}}$$
9、['功能关系的应用', '摩擦力做功',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在传送带运动问题', '重力做功']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重力对化肥做的功为$${{−}{m}{g}{h}}$$
B.支持力对化肥做的功为$$\frac{m g h \operatorname{c o s} \theta} {\operatorname{s i n} \theta}$$
C.摩擦力对化肥做功为$$\frac{m g \mu h} {\operatorname{t a n} \theta}$$
D.化肥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
10、['对动量守恒条件的理解', '摩擦力做功',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在传送带运动问题', '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传送带模型']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A}}$$,$${{B}}$$系统在炸药爆炸后至$${{A}}$$,$${{B}}$$相对传送带静止的过程中动量守恒
B.炸药爆炸后至$${{A}}$$,$${{B}}$$相对传送带静止的过程摩擦力对$${{B}}$$做的功数值大小一定大于摩擦力对$${{A}}$$做的功的数值大小
C.若爆炸后$${{A}}$$,$${{B}}$$速度方向相反,则在炸药爆炸后至$${{A}}$$,$${{B}}$$相对传送带静止的过程$${{A}}$$与传送带之间产生的摩擦生热大于$${{B}}$$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生热
D.若$${{A}}$$,$${{B}}$$相对静止时两物块距离为$${{L}}$$,则$${{A}}$$,$${{B}}$$在炸药爆炸后至$${{A}}$$,$${{B}}$$相对传送带静止的过程用时$$\sqrt{\frac{L} {\mu g}}$$
1. 解析:
A. 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时,需满足 $$μ > \tanθ$$ 才能保证物块不会一直加速下滑,否则会脱离传送带。因此A正确。
B. $$0∼t_1$$ 内物块向下加速,$$t_1∼t_2$$ 内物块减速但可能未回到原位置,$$t_2$$ 时刻速度为零但不一定回到原点。因此B错误。
C. 系统产生的热量包括摩擦生热和动能损失,摩擦生热一定大于动能减少量。因此C正确。
D. 传送带对物块做功包括摩擦力和支持力,其绝对值可能大于动能减少量。因此D正确。
2. 解析:
根据图像分析:
A. 传送带速率 $$v_0 = 10 \, \text{m/s}$$ 可从图像中直接读取。因此A正确。
B. 由物块加速度 $$a = g\sinθ - μg\cosθ$$ 可计算倾角 $$θ = 30°$$。因此B正确。
C. 代入数据解得 $$μ = 0.5$$。因此C正确。
D. 摩擦力做功 $$W_f = -24 \, \text{J}$$ 可通过动能定理验证。因此D正确。
3. 解析:
A. 物块初速度 $$v_0 = \frac{v}{2}$$ 可从速度-时间关系推导。因此A正确。
B. 匀加速时间 $$t = \frac{3L}{5v}$$ 由位移公式 $$L = v_0 t + \frac{1}{2} a t^2$$ 解得。因此B正确。
C. 动摩擦因数 $$μ = \frac{10v^2}{9gL}$$ 由牛顿第二定律 $$a = μg$$ 和运动学公式联立得到。因此C正确。
D. 摩擦生热 $$Q = \frac{mv^2}{9}$$ 通过相对位移和摩擦力计算。因此D正确。
4. 解析:
根据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计算,物块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需 $$t = 4 \, \text{s}$$。因此正确答案为B。
5. 解析:
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计算得 $$Q = 2 \, \text{J}$$。因此正确答案为B。
6. 解析:
A. 相对静止时间 $$t = \frac{v - v_0}{μg}$$ 由加速度定义得到。因此A错误。
B. 电动机多做的功为动能增量 $$\frac{1}{2}m(v^2 - v_0^2)$$。因此B正确。
C. 摩擦力对工件做功为 $$\frac{1}{2}m(v^2 - v_0^2)$$ 而非 $$\frac{1}{2}m(v - v_0)^2$$。因此C错误。
D. 相对位移 $$\Delta x = \frac{(v - v_0)^2}{2μg}$$ 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因此D正确。
7. 解析:
A. 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因此A正确。
B. 动摩擦因数与传送带类型无关。因此B错误。
C. 传送带对物体做功均为动能变化量,相等。因此C正确。
D. 摩擦生热与相对位移和摩擦力有关,可能不相等。因此D错误。
8. 解析:
根据功能关系,传送带做功转化为动能和摩擦生热,计算得 $$W = 16 \, \text{J}$$。因此正确答案为B。
9. 解析:
A. 重力做功 $$W_g = -mgh$$(高度降低)。因此A正确。
B. 支持力方向垂直位移,做功为零。因此B错误。
C. 摩擦力做功 $$W_f = \frac{μmg h}{\tanθ}$$ 由受力分析得到。因此C正确。
D. 克服摩擦力做功为正值 $$mgh$$ 当摩擦角条件满足时。因此D正确。
10. 解析:
A. 爆炸后系统受外力(摩擦力),动量不守恒。因此A错误。
B. 摩擦力对B做功的绝对值更大(因B通常移动更远)。因此B正确。
C. 若A速度反向,其相对传送带位移更大,摩擦生热更多。因此C正确。
D. 运动时间 $$t = \sqrt{\frac{L}{μg}}$$ 由匀变速运动公式推导。因此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