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甲图是剪切形变,这种形变因为断面切断,所以不会产生弹力
B.乙图是弯曲形变,弯曲之后一定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C.丙图是微小的形变,采用的是放大法来观察此形变
D.丁图是扭转形变,扭转之后不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2、['弹力大小及方向', '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正确率80.0%svg异常
A.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有弹力作用
B.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
C.口大底小的茶杯的侧壁对钢球有弹力作用,其余两种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
D.量杯的侧壁对钢球无弹力作用,其余两种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有弹力作用
3、['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正确率60.0%将一铁块置于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桌面发生形变,铁块没有发生形变
B.铁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铁块形变直接产生的
C.桌面对铁块的支持力是由于铁块形变直接产生的
D.铁块对桌面的压力的施力物是桌面
4、['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理解', '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该牙膏外壳被挤压后发生的形变为弹性形变
B.牙膏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受到手的弹力作用
C.挤牙膏时手对牙膏壳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牙膏壳对手的作用力大小
D.挤牙膏时手对牙膏壳的作用力大小大于牙膏壳对手的作用力大小
5、['受力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绳、杆等连接体问题', '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B
A.撤去绳的瞬间,平台对小球的支持力增大,小球有瞬时向上的加速度
B.撤去杆的瞬间,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不变,小球有瞬时向右的加速度
C.撤去弹簧的瞬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不变,小球有瞬时向左的加速度
D.撤去平台的瞬间,绳对小球的拉力增大,小球有瞬时向下的加速度
6、['速度及速率', '质点',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正确率60.0%在物学的重发现中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究方法,如理想实法$${、}$$控量法$${、}$$极限思想$${、}$$立物理模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以下关于所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述的()
B
A.根据速度定义式$$v=\frac{\triangle x} {\triangle t}$$,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frac{\triangle x} {\triangle t}$$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以及在力的合成过程中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这里都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C.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7、['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引力常量及其测定', '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放大的思想方法
B.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
C.比较的思想方法
D.猜想的思想方法
8、['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弹力定义及产生条件']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
B.汽车发生了形变,所以对桥梁产生了向下的弹力作用
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
D.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所以对汽车产生了弹力的作用
9、['动力学中的整体法与隔离法', '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弹簧类问题', '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瞬时突变问题', '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C
A.吊篮$${{A}}$$的加速度大小为$${{3}{g}}$$
B.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
C.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为$${{3}{g}{/}{2}}$$
D.$$A. ~ B. ~ C$$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10、['弹力大小及方向', '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正确率8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的形变而产生的
C.细绳对物体拉力方向不一定沿绳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1. 解析:
A. 错误。剪切形变虽然断面切断,但仍可能产生弹力,因为弹力来源于物体恢复原状的趋势。
B. 错误。弯曲形变后能否恢复原状取决于材料的弹性限度,超过限度则无法恢复。
C. 正确。微小形变通常通过放大法(如光杠杆)观察。
D. 错误。扭转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可以恢复原状。
2. 解析:
钢球与容器侧壁的接触情况决定了弹力的存在。口大底小的茶杯侧壁倾斜,钢球可能接触侧壁产生弹力;量杯侧壁垂直,钢球通常不接触侧壁;圆柱形容器侧壁垂直同理。因此选C。
3. 解析:
A. 错误。铁块和桌面均会发生微小形变。
B. 正确。压力是铁块形变后试图恢复原状时对桌面的作用力。
C. 错误。支持力是桌面形变产生的反作用力。
D. 错误。压力的施力物是铁块而非桌面。
4. 解析:
A. 错误。牙膏外壳挤压后可能发生塑性形变(不可完全恢复)。
B. 错误。牙膏被挤出是由于外壳形变产生的压力,而非手的直接弹力。
C. 正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 错误。同C,二者大小始终相等。
5. 解析:
撤去不同约束时,需分析瞬时力的变化:
A. 错误。撤去绳后支持力减小,加速度向下。
B. 正确。弹簧力不突变,杆撤去后仅剩弹簧力,产生向右加速度。
C. 错误。弹簧力消失,杆力可能变化。
D. 错误。平台撤去后绳拉力可能减小。
6. 解析:
A. 正确。瞬时速度定义采用极限思想。
B. 错误。质点化是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是力的合成。
C. 正确。细管液面变化放大显示形变。
D. 正确。微元法将运动分段近似再求和。
7. 解析:
题目缺失,但根据选项推测为实验方法判断。放大的思想(A)常用于观察微小效应,如形变或振动。
8. 解析:
A. 正确。桥面弹力源于汽车形变下压。
B. 正确。汽车形变产生对桥梁的作用力。
C. 错误。汽车受弹力由桥梁形变引起。
D. 正确。桥梁形变产生对汽车的支撑力。
9. 解析:
需分析系统受力:剪断绳后,吊篮A受弹簧力与重力,加速度为$$a_A = \frac{F_{弹} - m_Ag}{m_A}$$;物体B自由落体,加速度$$g$$;物体C受弹簧力与重力,加速度$$a_C = \frac{F_{弹} + m_Cg}{m_C}$$。具体数值需补充条件,但D选项(加速度相等)通常不成立。
10. 解析:
A. 错误。支持力由桌面形变产生。
B. 错误。推力由竹竿形变产生。
C. 错误。细绳拉力方向必沿绳。
D. 正确。电灯拉力是电线形变恢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