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bf1 1. 2 k m / s}$$
B.该卫星的同步轨道Ⅱ可以在北京正上方
C.该卫星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的$${{Q}}$$点处速度相等
D.该卫星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的$${{Q}}$$点处加速度相等
2、['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大于近地卫星的运行周期
B.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大于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C.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D.卫星的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3、['环绕天体运动参量的分析与计算',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正确率40.0%所谓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指的是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轨道倾角(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接近$${{9}{0}^{∘}}$$,卫星要在两极附近通过。关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B.可能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
C.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变
D.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4、['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正确率40.0%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 $${{2}}$$与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是$$v_{2}=\sqrt2 v_{1}$$;该星球的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frac{1} {8}$$,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
C
A.$${\sqrt {{g}{r}}}$$
B.$$\frac{\sqrt{2 g r}} {2}$$
C.$$\frac{\sqrt{g r}} {2}$$
D.$${\frac{1} {4}} g r$$
5、['环绕天体运动参量的分析与计算',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万有引力定律的其他应用', '天体中的相遇问题', '功能关系的应用', '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 '卫星变轨问题']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发射卫星$${{b}}$$时速度要大于$$1 1. 2 k m / s$$
B.卫星$${{a}}$$的机械能大于卫星$${{b}}$$的机械能
C.若要卫星$${{c}}$$与$${{b}}$$实现对接,可让卫星$${{c}}$$加速
D.卫星$${{a}}$$和$${{b}}$$下次相距最近还需经过$$t=\frac{2 \pi} {\sqrt{\frac{G M} {8 R^{3}}}-\omega}$$
6、['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环绕天体运动参量的分析与计算',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B
A.发射卫星$${{b}}$$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B.卫星$${{a}}$$的速度小于卫星$${{b}}$$的速度
C.卫星$${{a}}$$和卫星$${{b}}$$下一次相距最近还需经过$$t=\frac{2 \pi} {\sqrt{\frac{G M} {8 R^{3}}}-\omega}$$
D.若要卫星$${{c}}$$与卫星$${{b}}$$实现对接,可让卫星$${{c}}$$先减速后加速
7、['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万有引力定律的其他应用', '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正确率40.0%在星球表面发射探测器,当发射速度为$${{v}}$$时,探测器可绕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发射速度达到$${\sqrt {2}{v}}$$时,可摆脱星球引力束缚脱离该星球,已知地球$${、}$$火星两星球的质量比约为$${{1}{0}{:}{1}}$$,半径比约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A.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比在火星表面的小
B.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比在火星表面的小
C.探测器脱离地球所需要的发射速度比脱离火星的发射速度小
D.探测器脱离星球的过程中引力势能逐渐变小
8、['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正确率40.0%中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发射升空后首先绕太阳转动一段时间再调整轨道飞向火星.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
D
A.等于$$7. 9 m / s$$
B.大于$$1 6. 7 m / s$$
C.大于$$7. 9 m / s$$且小于$$1 1. 2 m / s$$
D.大于$$1 1. 2 m / s$$且小于$$1 6. 7 m / s$$
9、['环绕天体运动参量的分析与计算',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万有引力定律的其他应用', '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它运行的线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它必定在赤道正上空,高度可任意调整
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的角速度相等
D.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
10、['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天体中的相遇问题', '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 '卫星变轨问题']正确率80.0%svg异常
C
A.发射卫星$${{b}}$$时速度要大于$$1 1. 2 k m / s$$
B.卫星$${{a}}$$的机械能大于卫星$${{b}}$$的机械能
C.卫星$${{a}}$$和$${{b}}$$下一次相距最近还需经过$$t=\frac{2 \pi} {\sqrt{\frac{G M} {8 R^{3}}}-\omega}$$
D.若要卫星$${{c}}$$与$${{b}}$$实现对接,可让卫星$${{c}}$$加速
1. 选项D正确。卫星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的$$Q$$点处,受到的引力相同,因此加速度相等。选项A错误,因为11.2 km/s是第二宇宙速度,卫星的发射速度只需大于第一宇宙速度(7.9 km/s)即可。选项B错误,同步卫星的轨道必须在赤道正上方。选项C错误,轨道Ⅰ上的$$Q$$点速度大于轨道Ⅱ上的$$Q$$点速度。
2. 选项A正确。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因此其周期大于近地卫星的周期。选项B错误,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平方成反比,远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较小。选项C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速度。选项D错误,第二宇宙速度是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卫星的发射速度只需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3. 选项D正确。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较高,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A错误,发射速度只需大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B错误,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无法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选项C错误,向心力方向不断变化。
4. 选项C正确。根据题意,$$v_2 = \sqrt{2}v_1$$,而$$v_1 = \sqrt{\frac{GM}{r}} = \sqrt{\frac{1}{8}gr}$$,因此$$v_2 = \sqrt{2} \times \frac{\sqrt{gr}}{2\sqrt{2}} = \frac{\sqrt{gr}}{2}$$。
5. 选项D正确。卫星$$a$$和$$b$$的角速度差为$$\sqrt{\frac{GM}{8R^3}} - \omega$$,下次相距最近的时间为$$t = \frac{2\pi}{\sqrt{\frac{GM}{8R^3}} - \omega}$$。选项A错误,发射速度只需大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B无法确定机械能大小。选项C错误,卫星$$c$$加速会进入更高轨道,无法与$$b$$对接。
6. 选项C正确。与第5题类似,$$t = \frac{2\pi}{\sqrt{\frac{GM}{8R^3}} - \omega}$$为下次相距最近的时间。选项A正确,发射速度介于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选项B错误,$$a$$的轨道半径更大,速度更小。选项D错误,卫星$$c$$应先加速后减速才能与$$b$$对接。
7. 选项B正确。地球的质量和半径更大,引力更大,因此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更小。选项A错误,地球的引力更大。选项C错误,脱离地球需要的发射速度更大。选项D错误,脱离过程中引力势能逐渐增大。
8. 选项D正确。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需大于第二宇宙速度(11.2 km/s)以脱离地球引力,但小于第三宇宙速度(16.7 km/s)以避免脱离太阳系。
9. 选项C正确。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选项A错误,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B错误,高度必须为固定值(约3.6万公里)。选项D错误,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月球的向心加速度。
10. 选项C正确。与第5题和第6题类似,$$t = \frac{2\pi}{\sqrt{\frac{GM}{8R^3}} - \omega}$$为下次相距最近的时间。选项A错误,发射速度只需大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B无法确定机械能大小。选项D错误,卫星$$c$$加速会进入更高轨道,无法与$$b$$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