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过程①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B.过程②中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次数增多
C.过程②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过程③中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次数增多
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求解']正确率40.0%svg异常
A.水银滴将不移动
B.水银滴将向$${{A}}$$移动
C.水银滴将向$${{B}}$$移动
D.无法判断水银滴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3、['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求解']正确率80.0%svg异常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4、['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求解']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T}_{1}}$$大于$${{T}_{2}}$$
B.$${{T}_{1}}$$小于$${{T}_{2}}$$
C.$${{T}_{1}}$$等于$${{T}_{2}}$$
D.无法比较
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求解']正确率40.0%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
C
A.一定吸收热量
B.压强一定增大
C.内能一定增大
D.体积一定增大
6、['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求解']正确率40.0%在一个上下水温均匀并保持恒温的水池中,有一个小气泡缓缓地向上浮起,在气泡上升过程中正确的结论是(汽泡内是理想气体$${){(}}$$)
B
A.气泡内能减少,放出热量
B.汽泡内能不变,对外做功,吸收热量
C.气泡内能不变,不放热也不吸热
D.气泡内能增加,吸收热量
7、['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求解', '气体、固体和液体']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T_{1}=T_{2}=T_{3}$$
B.$$T_{1} < T_{2} < T_{3}$$
C.$$T_{1} > T_{2} > T_{3}$$
D.$$T_{1} < T_{2}=T_{3}$$
8、['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求解', '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正确率80.0%svg异常
D
A.压强传感器与注射器的连接处漏气
B.未在注射器活塞上涂润滑油
C.未考虑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部位的气体体积
D.实验过程中用手握住了注射器前端
9、['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求解',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正确率80.0%关于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气体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次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D.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和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10、['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求解']正确率80.0%钢瓶中装有一定量的气体,现在用两种方法抽钢瓶中的气体,第一种方法用小抽气机,每次抽$${{1}{L}}$$气体,共抽取$${{3}}$$次;第二种方法是用大抽气机,一次抽取$${{3}{L}}$$气体。以上过程中气体温度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两种抽法抽取的气体质量一样多
B.第二种抽法抽取的气体质量多
C.第一种抽法中,每次抽取的气体质量逐渐减少
D.第一种抽法中,每次抽取的气体质量逐渐增大
1. 解析:
选项分析:
A. 过程①是等温变化,温度不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正确)。
B. 过程②是等容变化,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单位时间内碰撞次数增多(正确)。
C. 过程②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错误)。
D. 过程③是等压变化,体积增大,单位时间内碰撞次数减少(错误)。
正确答案:A、B。
2. 解析:
水银滴移动方向由两侧压强差决定。若 $$A$$ 侧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银滴向 $$B$$ 移动;反之向 $$A$$ 移动。题目未明确温度变化,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D。
3. 解析:
题目描述不完整,无法确定具体次数。需结合图像或上下文判断。
4. 解析:
若 $$T_1$$ 对应曲线斜率更大,则 $$T_1 > T_2$$;反之则 $$T_1 < T_2$$。题目未提供图像,无法比较。
正确答案:D。
5. 解析:
理想气体内能仅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C正确)。其他选项:
A. 可能通过做功实现,不一定要吸热;
B. 若体积增大,压强可能减小;
D. 若外界压缩气体,体积可能减小。
正确答案:C。
6. 解析:
气泡上升过程中:
1. 水温恒定,气泡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2. 压强减小,体积膨胀,对外做功;
3.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需吸收热量。
正确答案:B。
7. 解析: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若图像显示 $$P$$-$$V$$ 曲线,则温度与曲线斜率成反比。题目未提供图像,无法判断 $$T_1$$、$$T_2$$、$$T_3$$ 关系。
8. 解析:
实验误差分析:
A. 漏气会导致压强测量偏小;
B. 未涂润滑油可能增大摩擦,但通常不影响压强;
C. 忽略连接部位体积会使 $$V$$ 测量偏小;
D. 手握注射器会加热气体,导致压强偏大。
最可能原因是漏气(A)。
9. 解析:
选项分析:
A. 潮湿感取决于相对湿度,非绝对湿度;
B. 潮湿时相对湿度应较大;
C. 温度升高时分子碰撞次数减少(正确);
D. 饱和汽压仅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
正确答案:C。
10. 解析:
两种抽气方法对比:
1. 小抽气机每次抽气后钢瓶内气体减少,后续每次抽取质量递减(C正确);
2. 大抽气机一次抽取时钢瓶内气体更多,总质量更大;
3. 第一种方法总抽取质量少于第二种(B正确)。
正确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