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热学气体、固体和液体

毛细现象-气体、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月考基础选择题自测题解析-河北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70.0%

2025-07-09
毛细现象-气体、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月考基础选择题自测题解析-河北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70.0%
1、['毛细现象', '浸润和不浸润', '液体的表面张力', '晶体和非晶体', '分子热运动']

正确率80.0%下列关于固体、液体、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夏季天旱时,给庄稼松土是为了破坏土壤中的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

B.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导热或导电性能不同,但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一定相同

C.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存在浸润现象

D.炒菜时我们看到的烟气,是油烟颗粒在做热运动

2、['毛细现象', '液体的表面张力',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

正确率80.0%下列关于液体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水黾能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所以表面张力的方向垂直液面

B.王亚平在航空舱中做实验,发现水滴在航空舱中处于悬浮状态且成球形,这是由于水滴此时不受重力而仅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的结果

C.毛细管越细,毛细现象越明显

D.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大气压一定时,温度越高,汽化热越大

3、['毛细现象', '浸润和不浸润', '液体的表面张力']

正确率80.0%svg异常

A.甲图中水黾停在水面而不沉,是浮力作用的结果

B.乙图中将棉线圈中肥皂膜刺破后,扩成一个圆孔,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丙图中毛细管中液面高于管外液面的是毛细现象,低于管外液面的不是毛细现象

D.丁图中玻璃管的裂口在火焰上烧熔后,它的尖端会变钝,是一种浸润现象

4、['毛细现象', '浸润和不浸润']

正确率80.0%某同学将一个表面洁净、两端开口的细直玻璃管竖直插入不同液体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能看到的情景是$${{(}{)}}$$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5、['毛细现象', '浸润和不浸润', '液体的表面张力']

正确率80.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并不湿$${{−}{−}}$$毛细现象

B.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溶后尖端变成球形$${{−}{−}}$$表面张力

C.粉笔能吸干纸上的墨水$${{−}{−}}$$浸润现象

D.布做的雨伞,虽然纱线间有空隙,却不漏雨水$${{−}{−}}$$毛细现象

6、['毛细现象', '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液体的表面张力']

正确率60.0%下列现象与液体表面张力无关的是(

D

A.透过布制的伞面可以看见纱线缝隙,而伞面布漏雨水

B.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漂浮的水滴呈球形

C.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就会变钝

D.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它们会$${{“}}$$粘$${{”}}$$在一起难以分开

7、['毛细现象', '浸润和不浸润',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液体的温度越低,其饱和汽压越小

B.气体压强是气体分子间斥力的宏观表现

C.在细管中浸润和不浸润的液体均可产生毛细现象

D.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水蒸发越慢

8、['毛细现象', '浸润和不浸润']

正确率80.0%中国最早的农学论文《吕氏春秋$${{⋅}}$$任地》论述到:“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农谚“锄板底下有水”、“锄头自有三寸泽”。这都是对松土保墒功能的生动总结。关于农业生产中的松土保墒环节蕴含的科学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松土是把地面的土壤锄松,目的是破坏这些土壤里的毛细管,保存水分

B.松土是为了让土壤里的毛细管变得更细,保护土壤里的水分

C.松土保墒利用了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科学原理

D.松土除了保墒、刈草外,还可促进蒸发、降低地温;“多锄地发暖”这句农谚没有科学道理

9、['液晶', '毛细现象', '晶体和非晶体']

正确率80.0%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

B.发生毛细现象时,细管中的液体只能上升不会下降

C.液晶的物理性质在外界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改变

D.单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10、['液晶', '毛细现象', '液体的表面张力', '晶体和非晶体']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某种固体在光学上具有各向异性,则该固体可能为多晶体

B.液体表面张力的成因是表面层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会上升

D.分子取向排列的液晶具有光学各向同性

1. 解析:

A正确。夏季松土破坏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

B错误。晶体的光学性质(如折射率)也可能随方向变化。

C错误。浸润现象与附着层分子受力有关,非表面层分子间距。

D错误。烟气是颗粒物布朗运动,非热运动。

2. 解析:

A错误。表面张力方向平行于液面。

B错误。太空水滴球形由表面张力形成,但重力并非完全消失(微重力)。

C正确。毛细管越细,液面上升/下降高度$$h=\frac{2γ\cosθ}{ρgr}$$越显著。

D错误。汽化热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 解析:

A错误。水黾靠表面张力漂浮。

B正确。肥皂膜收缩成圆孔是表面张力最小化表面积的结果。

C错误。低于管外液面也是毛细现象(不浸润液体)。

D错误。尖端变钝是表面张力作用,非浸润现象。

5. 解析:

A错误。羽毛不湿是表面张力现象。

B正确。玻璃棒变球形是表面张力最小化表面积。

C正确。粉笔吸墨是毛细现象(多孔材料浸润)。

D错误。雨伞不漏水是表面张力作用。

6. 解析:

D正确。铅块粘合是分子间作用力,与表面张力无关。

其他选项均涉及表面张力:A(液膜覆盖)、B(球形最小化表面积)、C(熔融玻璃表面收缩)。

7. 解析:

B错误。气体压强源于分子碰撞容器壁,非分子间斥力。

其他选项正确:A(饱和汽压$$p_s$$随$$T$$↓而↓)、C(毛细现象在浸润/不浸润液体中均存在)、D(相对湿度$$φ=\frac{p}{p_s}$$越大蒸发越慢)。

8. 解析:

A正确。松土破坏毛细管阻断水分上升。

B错误。松土增大毛细管直径,降低毛细效应。

C错误。松土保墒与破坏毛细管有关,非液体升降原理。

D错误。"多锄地发暖"因松土增加空气孔隙,促进氧化放热。

9. 解析:

C正确。液晶对外场(电/磁/热)响应敏感。

其他选项错误:A(液晶是相态非混合物)、B(毛细管中液体可升可降)、D(多晶体有确定熔点)。

10. 解析:

C正确。浸润液体(接触角$$θ<90°$$)在毛细管中上升。

其他选项错误:A(各向异性仅单晶体)、B(表面张力因分子引力)、D(取向排列液晶光学各向异性)。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