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研究瞬时速度时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C.将物体视为质点的研究方法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D.物体重心概念的建立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正确率60.0%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B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小盘用细绳绕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均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时,可用天平测出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和$${{m}^{′}{)}}$$以及小车质量$${{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直接用公式$$a=\frac{M^{\prime}+m^{\prime}} {M} g$$求出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正确率60.0%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B
A.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放开小车
B.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由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求出
C.平衡摩擦力时,装砝码的砝码盘不能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D.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使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尽可能等于小车质量
B.若将小车放在粗糙水平板上,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位移之比等于加速度之比是因为小车的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
D.可在两小盘内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在两小车内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
5、['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正确率40.0%物理实验中,通常会遇到各种测量器材,关于测量器材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研究实验小车运动时,可以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运动时间
B.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用米尺作力的图示
C.研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用天平测量小车的重力
D.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关系实验中,可用弹簧称代替轻质弹簧进行实验
6、['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正确率40.0%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为直观判断加速度$${{a}}$$和质量$${{m}}$$之间的关系,应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是()
C
A.$${{a}}$$一$${{m}}$$图象
B.$${{a}}$$一$${{m}^{2}}$$图象
C.$${{a}}$$一$$\frac{1} {m}$$图象
D.$${{a}}$$一$$\frac{1} {m^{2}}$$图象
7、['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当$$F_{1}=F_{2}, \, \, m_{1}=3 m_{2}$$时,$$s_{2}=3 s_{1}$$
B.当$$m_{1}=m_{2}, \, \, 2 F_{1}=3 F_{2}$$时,$$2 s_{2}=3 s_{1}$$
C.当$$F_{1}=F_{2}, \, \, m_{1}=3 m_{2}$$时,$$s_{1}=3 s_{2}$$
D.当$$m_{1}=m_{2}, \, \, 2 F_{1}=3 F_{2}$$时,$$2 s_{1}=3 s_{2}$$
8、['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9、['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10、['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先点击“记录数据”,后释放小车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1. 选项C错误。将物体视为质点的研究方法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而非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用一个等效的物理量或过程替代另一个,如重心概念(选项D)用等效重力作用点替代整个物体。
2. 选项B正确。平衡摩擦力时仅需调整木板倾角,与小车质量无关(选项A错误,不应挂小盘)。实验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选项C错误)。选项D错误,因公式$$a=\frac{M^{\prime}+m^{\prime}}{M}g$$未考虑砝码盘加速下落的影响。
3. 选项B错误。实验需通过纸带测量加速度,而非直接由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其他选项均正确:A为操作顺序,C避免干扰摩擦力平衡,D为实验方法。
4. 选项C正确。由运动学公式$$s=\frac{1}{2}at^2$$,时间相同时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选项A错误(应满足$$m \ll M$$),B错误(粗糙平面会引入额外摩擦),D未体现控制变量法的核心。
5. 选项A正确。打点计时器通过纸带记录时间和位移。B错误(米尺测长度,弹簧测力计作图示),C错误(天平测质量非重力),D错误(弹簧秤无法替代轻弹簧研究形变)。
6. 选项C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a=\frac{F}{m}$$知,$$a$$与$$\frac{1}{m}$$成线性关系,作图更直观。
7. 选项A正确。由$$F=ma$$及$$s=\frac{1}{2}at^2$$推导,当$$F_1=F_2$$且$$m_1=3m_2$$时,$$a_1=\frac{1}{3}a_2$$,故$$s_2=3s_1$$。选项D错误,因$$2F_1=3F_2$$时应有$$3s_1=2s_2$$。
9. 选项B正确。若$$a-F$$图象纵轴截距为正,说明未施加拉力时已有加速度,即摩擦力平衡过度(木板倾角过大)。
10. 选项C正确。钩码质量过大时,不满足$$m \ll M$$,导致绳拉力明显小于钩码重力,实验误差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