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实验力学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力学实验知识点课后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山东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55.99999999999999%

2025-07-28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力学实验知识点课后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山东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55.99999999999999%
1、['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质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正确率60.0%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根据速度定义式$$v=\frac{\Delta x} {\Delta t}$$,当$${{Δ}{t}{→}{0}}$$时,$$\frac{\Delta x} {\Delta 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及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伽利略根据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总结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B.把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运动,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 假设法

D.$${{“}}$$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使用的是归纳法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m_{2} > m_{1}, \, \, g_{2} < g_{1}$$

B.$$m_{2} > m_{1}, ~ g_{2}=g_{1}$$

C.$$m_{2} < m_{1}, ~ g_{2}=g_{1}$$

D.$$m_{2}=m_{1}, \, \, g_{2} < g_{1}$$

4、['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质点',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重心']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研究瞬时速度时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C.将物体视为质点的研究方法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D.物体重心概念的建立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正确率60.0%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B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小盘用细绳绕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均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时,可用天平测出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和$${{m}^{′}{)}}$$以及小车质量$${{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直接用公式$$a=\frac{M^{\prime}+m^{\prime}} {M} g$$求出

6、['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正确率60.0%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步骤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C

A.实验前首先要平衡摩擦力

B.保持小车质量 $${{m}}$$不变,研究加速度 $${{a}}$$与拉力 $${{F}}$$关系,通过画 $${{a}{−}{F}}$$图象,可以发现 $${{a}}$$ $${{F}}$$成正比

C.保持 $${{F}}$$不变,研究 $${{a}}$$ $${{m}}$$的关系,通过画 $${{a}{−}{m}}$$图象,可以发现 $${{a}}$$ $${{m}}$$成反比

D.由于两个小车初速度都是零,可用 $${{x}}$$等效代替 $${{a}}$$来探究 $${{a}}$$ $${{F}}$$ $${{m}}$$的正反比例关系

7、['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小车所受的合力就是所挂吊盘和鈎码的重力

B.小车所受合力的大小等于吊盘和鈎码通过细绳对小车施加的拉力

C.只有平衡摩擦力后,小车所受合力才等于吊盘与鈎码的重力

D.只有平衡摩擦力之后,且当小车质量$${{M}}$$远大于吊盘与鈎码的总质量时,小车所受合力的大小可认为等于吊盘与鈎码的重力

8、['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正确率60.0%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应该改变拉力的大小

B.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frac{1} {m}$$图象

C.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必须重新平衡摩擦力

D.只需测量一次,记录一组数据即可

9、['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正确率60.0%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当作用力一定,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B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砝码的托盘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实验数据处理时应作$${{a}{−}{m}}$$图象寻找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0、['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1. 选项D错误。用质点代替物体是理想模型法,不是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用一个效果相同的量替代另一个量(如合力替代分力),而理想模型法是忽略次要因素(如形状、大小)突出主要特征。

2. 选项A正确。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和逻辑推理得出自由落体规律,是科学实验与推理的结合。选项B错误,匀变速位移公式推导用的是微元法,不是理想模型法。选项C错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是假设法。选项D错误,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的论证用的是反证法,不是归纳法。

3. 题目不完整,无法解析。

4. 选项C错误。将物体视为质点是理想模型法,不是等效替代法。选项A、B、D均正确:控制变量法用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极限思想法用于瞬时速度研究;重心概念建立用了等效替代法(用一点替代整个物体的重力效果)。

5. 选项B正确。平衡摩擦力后,改变小车质量无需重新平衡。选项A错误,平衡摩擦力时不应挂小盘。选项C错误,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小车。选项D错误,加速度应通过纸带数据计算,不能用 $$a=\frac{M'+m'}{M}g$$ 直接求(未考虑系统误差)。

6. 选项C不正确。应作 $$a-\frac{1}{m}$$ 图象验证反比关系,$$a-m$$ 图象为曲线,无法直观判断。选项A、B、D正确:需平衡摩擦力;$$a-F$$ 图象可验证正比;初速度为零时位移 $$x$$ 与 $$a$$ 成正比。

7. 选项D正确。只有平衡摩擦力且满足 $$M \gg m$$ 时,合力才近似等于吊盘与钩码重力。选项A、B错误,未考虑摩擦力或条件限制;选项C不全面,未提质量关系。

8. 选项B正确。作 $$a-\frac{1}{m}$$ 图象可直观验证反比关系。选项A错误,应保持拉力不变;选项C错误,平衡摩擦力后无需重复;选项D错误,需多次实验减少误差。

9. 选项B正确。改变质量无需重新平衡摩擦力。选项A错误,平衡摩擦力时不应连接托盘;选项C错误,应先通电后释放小车;选项D错误,应作 $$a-\frac{1}{m}$$ 图象。

10. 题目不完整,无法解析。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