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实验力学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力学实验知识点专题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辽宁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54.0%

2025-07-01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力学实验知识点专题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辽宁省等高中物理,平均正确率54.0%
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便于确定$${{a}}$$与$${{F}}$$间的关系

B.保持小车受的拉力$${{F}}$$不变,便于确定$${{a}}$$与$${{m}}$$间的关系

C.保证小车的运动时间$${{t}}$$相同,则位移$${{x}}$$和加速度$${{a}}$$成正比,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x}}$$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加速度$${{a}}$$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质点',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C.牛顿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该实验运用了理想实验法

D.在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3、['探究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规律', '速度及速率',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在探究力的合成规律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等效法

B.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平衡摩擦力本质上是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C.当$${{△}{t}{→}{0}}$$时,$$v=\frac{\triangle x} {\triangle 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微元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主要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质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正确率60.0%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在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时,使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假设法

C.在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的是微元法

D.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及表达式']

正确率60.0%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牛顿运动定律在宏观世界普遍适用

B.伽利略首先建立了描述运动所需要的物理概念,如平均速度,加速度等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里运用了假设法

D.法拉第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6、['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正确率60.0%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B

A.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放开小车

B.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由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求出

C.平衡摩擦力时,装砝码的砝码盘不能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D.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7、['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该实验中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所悬挂钩码的总重力

B.利用该方案无法验证$${{“}}$$物体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这一结论

C.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加速度$${{a}}$$随$${{n}}$$的变化图像应当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D.若实验中保持木板水平,则该同学描绘的加速度$${{a}}$$随$${{n}}$$变化的图像不是直线

8、['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木板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C.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能够静止在木板上

9、['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正确率60.0%$${{“}}$$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我们就用到了$${{“}}$$控制变量法$${{”}}$$.下列说法中,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D

A.通过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m}}$$及受到的拉力$${{F}}$$的研究,能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B.通过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C.通过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的研究,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D.先保持改变小车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改变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10、['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正确率40.0%在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探究$${{a}}$$与$${{F}}$$的关系时,小车质量$${{m}}$$和小盘及砝码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若其他操作都正确,要使所画出的$${{a}{−}{F}}$$图线较准确,应选用的一组测量值是(

B

A.$${{m}{=}{{5}{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

B.$${{m}{=}{{5}{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

C.$${{m}{=}{{2}{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

D.$${{m}{=}{{1}{0}{0}}}$$$${{g}{,}{{m}^{′}}}$$分别为$${{3}{0}}$$$${{g}{、}{{4}{0}}}$$$${{g}{、}{{5}{0}}}$$$${{g}{、}{{6}{0}}}$$$${{g}}$$

1. 选项C正确。在实验中,通过保证小车的运动时间$$t$$相同,位移$$x$$与加速度$$a$$成正比($$x = \frac{1}{2}at^2$$),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位移来间接比较加速度。选项A和B虽然提到了控制变量法,但未直接说明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

2. 选项C不正确。牛顿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牛顿运动定律,而非“斜面实验”。斜面实验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的。其他选项均正确:A是理想模型法,B是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D是控制变量法。

3. 选项A正确。探究力的合成规律时使用了等效替代法。B错误,平衡摩擦力是实验操作,不属于理想模型法。C错误,瞬时速度的定义运用了极限法而非微元法。D错误,推导位移公式时运用的是微元法而非极限思维法。

4. 选项B不正确。用质点代替物体是理想模型法,而非假设法。其他选项均正确:A是等效替代法,C是微元法,D是控制变量法。

5. 选项B正确。伽利略首次建立了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A错误,牛顿运动定律在微观或高速领域不适用。C错误,实验中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而非假设法。D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定律是后人总结的。

6. 选项B错误。实验中加速度需通过纸带数据计算,不能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其他选项均正确:A是实验操作顺序,C是平衡摩擦力的要求,D是实验方法。

7. 选项D正确。若木板未平衡摩擦力(保持水平),加速度$$a$$与钩码数量$$n$$的关系会偏离线性。A错误,细线拉力需满足$$m \gg m'$$才近似等于钩码重力。B错误,该方案可以验证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C错误,若未平衡摩擦力,图像不过原点。

8. 选项C正确。平衡摩擦力时需垫高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且不挂钩码使小车匀速运动。A和B错误,平衡摩擦力时不能挂钩码。D错误,小车需匀速运动而非静止。

9. 选项D正确。控制变量法需分两步:先控制质量研究$$a$$与$$F$$的关系,再控制$$F$$研究$$a$$与$$m$$的关系。A、B、C均错误,因为不能同时改变多个变量。

10. 选项B正确。为使$$a-F$$图线准确,需满足$$m \gg m'$$(小车质量远大于砝码质量)。B组中$$m=500\,\text{g}$$,$$m'$$最大为$$50\,\text{g}$$,比例合理。其他组要么$$m$$过小(C、D),要么$$m'$$过大(A)。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