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80.0%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已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则为了计算加速度,最佳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frac{\Delta v} {\Delta t}$$算出加速度
B.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量取其倾角$${{θ}}$$,用$${{a}{=}{{t}{a}{n}}{θ}}$$求出加速度
D.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由图像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frac{\Delta v} {\Delta t}$$算出加速度
2、['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正确率60.0%svg异常
A.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3、['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正确率80.0%svg异常
C
A.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B.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条
C.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D.遮光条宽窄根本不会影响实验
4、['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正确率40.0%svg异常
A.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4}{m}{/}{s}}$$
B.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2 0 m / s$$
C.为使平均速度更接近瞬时速度,应换用质量较小的滑块
D.为使平均速度更接近瞬时速度,应换用更窄的遮光条
5、['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牵连(关联)速度问题',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v}{{s}{i}{n}}{α}}$$
B.$${{v}{{c}{o}{s}}{α}}$$
C.$$\frac{v} {\operatorname{s i n} \alpha}$$
D.$$\frac{v} {\operatorname{c o s} \alpha}$$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与特征',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是用秒表测出的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C.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4}{2}}$$$${{m}{/}{s}}$$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0}{.}{2}}$$$${{m}{/}{{s}^{2}}}$$
7、['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自由落体加速度',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图甲中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均使用交流电,工作电压都为$${{2}{2}{0}{V}}$$
B.图乙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该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C.利用图丙装置可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该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
D.利用图丁装置可以测定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情况测量值会小于当地实际重力加速度
8、['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片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9、['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正确率80.0%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未启动打点计时器,小车应放置在()
A
A.靠近打点计时器位置
B.长木板上的滑轮附近
C.打点计时器与滑轮的中点处
D.任意位置
10、['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释放
B.先启动计时器,再释放小车
C.实验前要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
D.电火花计时器接学生电源直流输出端
1. 解析:
选项A仅利用两点的数据,误差较大;选项B虽然取平均值,但未充分利用所有数据;选项C中$$a = \tanθ$$仅当坐标轴单位长度相同时成立,实际不适用;选项D通过$$v-t$$图像选取较远两点计算斜率(即加速度),既减小误差又充分利用数据,是最佳方法。正确答案:D。
2. 解析:
题目不完整,但根据选项推测为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提高遮光条宽度精确度(B)和换用更窄遮光条(D)可减小时间测量误差;增大倾角(A)会改变加速度,与误差无关;释放点靠近光电门(C)会降低速度测量准确性。最合理选项:D。
3. 解析:
遮光条宽度直接影响瞬时速度测量的近似程度:宽度越窄,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释放点靠近光电门(A)会增大误差,宽度更宽(B)会降低精度,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C。
4. 解析:
题目数据缺失,但D选项原理正确:遮光条越窄,通过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质量(C)与速度测量无关。若题目给出具体速度值,需结合数据判断。
5. 解析:
题目不完整,假设为分解速度问题。若$$α$$为速度与水平夹角,则竖直分量为$$v \sinα$$(A),水平分量为$$v \cosα$$(B)。需根据具体情境选择。
6. 解析:
选项A错误,时间间隔由打点频率决定;B错误,应先通电再释放小车;C和D需根据纸带数据计算。若$$C$$点速度通过$$BD$$段平均速度计算为0.42 m/s,且加速度通过逐差法求得0.2 m/s²,则CD正确。
7. 解析:
选项A错误,电磁打点计时器用4-6V交流电;B错误,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用等效替代法;C错误,探究速度规律无需平衡摩擦力;D正确,空气阻力导致测量值偏小。正确答案:D。
8. 解析:
与第2题类似,换用更窄遮光条(A)可提高瞬时速度测量精度,是直接有效的方法。其他选项或无关(D)或效果有限(B、C)。
9. 解析:
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A),确保纸带打满点且初始速度稳定。滑轮附近(B)会导致纸带浪费,中点(C)和任意位置(D)不合理。
10. 解析:
选项B正确,需先启动计时器;A错误,应远离定滑轮;C错误,该实验无需平衡阻力;D错误,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交流电。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