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 1.超重现象 (1)定义(力学特征):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2)产生原因(运动学特征):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3)发生超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加速向上运动或减速向下运动都会发生超重现象。
2.失重现象 (1)定义(力学特征):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发生超重现象与物体要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加速向下运动或减速向上运 3.完全失重现象—失重的特殊情况 (1)定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触但无相互作用)。
(2)产生原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
(3)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注意 1.超重和失重的实质:物体实际重力变大或变小,物体所受重力G=mg始终存在,且大小方向不随运动状态变化。
只是因为由于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从而使物体的视重变大变小。
2.不同地理位置而使重力G值略有不同的现象不属于超重和失重现象。
3.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加速度。
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超重 高一 物理 学习 方法 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功倍的效果。
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
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
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
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
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
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
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这里,我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小结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高一物理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