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公费”、“自费”之间的界限
我国旧的研究生资助模式是所谓的“公费”和“自费”制度。其弊端在于“一次评定,全程适用”。入学时被评为公费,即使在读研期间表现再平庸,也能在读研期间全程享受公费待遇,而对于那么没有获得公费资格的同学,即使读研期间表现得相当出色,也没有办法由半公费或者自费转为公费待遇。旧的以“公费”和“自费”为核心要素的奖助制度起不到倡导学习、鼓励创新和科研的作用,在经济大潮日益冲击高校校园的背景下尤其显得僵化不堪。
鼓励创新和科研 加强知识和能力培养
新的奖助金制度实施动态管理模式。第二年,学校会根据研究生的在校表现情况重新评定奖助金等级,也就是说奖助金评定实与第一年完全由入学成绩决定所获得的奖助金等级不同,第二年的奖助金评定在学习成绩之外会引入其他因素,比如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社会活动等等。此外,新的奖助制度还设有配套的“三助”岗位,即学校设立一定数量的助研、助管和助教岗位,在校研究生可以申请相关岗位获得相应的劳务回报,这样一来,奖学金制度的改革,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态度,对学术的追求更加向往。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入学后可以转成音乐学专业{免费师范}吗?
楼上说的才是错的,师范可以转非师范,非师范也可以转师范,楼上说的只是正式的一学期末的转专业考试,这种考试可以转到别的院,但是由于你是艺术的,所以不能转到别的院,毕竟你们文化水平跟不上。你说的非师范转师范,是可以的,有些院是公开的说有名额,问谁有意愿转师范。而有些院不说的,这就靠你自己了,你开学军训那伙,表现好一点,去多找找辅导员谈谈,表示你很想转,院里会让的,我认识好几个非师转师范的。师范也可以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