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 2.表示递进关系。
《劝学》:“君子愽学~日参省乎已。
” 焉)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 于) (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陈述或解释。
《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 乎)<介>相当于“于” 1.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 之) (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
《劝学》:“蚓无爪牙~利。
” 荀子劝学中的实词共有13条记录: 非) (1)<动词>无;没有。
《劝学》:“君子生~异也,善假如物也。
” 长) (1)<形>长,与“短”相对。
《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也,而见者远。
” 质) (1)<名>箭靶。
《荀子-劝学》:“是故~的张而弓矢至焉。
” 致) (4)<动词>达到。
《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千里。
” 绝) (6)<动词>横渡。
《劝学》:“非能水也,而~江河。
” 知) zhì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明而行无过矣。
” 望) (1)<动词>远望;远看。
《劝学》:“吾尝跂而~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疾) (9)<形>大;强;猛烈。
《荀子-劝学》:~也,而闻者彰。
” 复) (6)<副>再;又。
《劝学》:“虽有槁暴,不~挺者。
” 善) (6)<动词>善于;擅长。
《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 兴) (1)<动词>起;兴起。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焉。
” 假) (2)<动词>凭借;借助。
《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 就) (1)<动词>接近;靠近;趋向。
《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 荀子劝学中的实词的参考资料: http://www.***.com/wenyanshici/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