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点是理想化模型,现实生活中不存在。
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例: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研究地球的自转时不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B. 计算火车过桥时所用时间,火车可当成质点 C. 研究体操运动员的空中姿态可以把运动员当作质点 D. 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不可作为质点,在马拉松比赛时可作为质点 2、参考系:为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来作为标准(假定不动)的另外的物体。
(1)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应选择同一参考系; (2)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在研究地球表面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
例: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总要找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风的雨天,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到雨斜向下落向地面,是以地面上的房屋作为参考系的; B. “地球绕太阳运动”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C. 坐在向东以8m/s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向东以8m/s行驶的汽车是静止的; D. 乘客坐在停在站台上的一列火车中,通过窗口看另一列火车时,以为自己的火车是在运动,这是由于他选择了另一火车为参考系的缘故。
3、坐标系:用来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坐标轴应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中学物理维坐标系和二维坐标系。
的长度。
5、位移(矢线段。
位移的大小为初位置到末移的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1)位移不可能等于路程; (2)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单向直线运动),其余所有情况位移大小小于路程。
例:某质点向东运动12m,又向西运动20m,又向北运动6m,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 ) A.2m 10m; C.14m 6m; D.38m 6m 6、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名称 平均速度 瞬时速 定义式 v= x/ t v= x/ t( t非常小) 物理意义 一段位移 x(或一段时间 t刻(或某位置)物体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度精确地描述了运动快慢 例:一质点做,某一段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且已知前一半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1,则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V2为:( ) A. B 7、加速度(矢量):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
加速量。
加速度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 例: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 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 速度为负,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D. 加速度很,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化很快 8、位移—时间 x—t图象 v—t图象 表示质点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斜率表示速度 表示质点运动速度与时速度 图线1表示静止 图线2表 图线3表示匀速直线 说明:图线2、3表示 运动方向相反。
图线2表示的 物体较大。
图线1 图线2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线3表示 说明:图线1、2、3表示物体的 运动方向都相同,图线2表示的 物体加速度最大 例:物体的速度线如右图所示,则该物体在前2秒的加速度为 2到4秒的加速度为 4到6秒的加速度为 第3秒未的加速度为 前4秒的位移为 第二章知识要点 1、 变速直线运动的 例:一质点由A点由静止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是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以加速度大小为a2做匀减速运动,抵达B点时刚好停止,若AB长度是S,则质点运动所需时间为多少? 2、解题方法归纳 (1) 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对运动方程中a、v、x赋值时,应注意它们的正、负号。
例: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变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为__________,加速度可能为__________。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系列比例关系式。
例:一列火车由静止从车站出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的运动,发现经过10s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则前9节车厢经过______时间从此人身边全部通过,第九节车厢经过______时间从此人身边通过。
(3)匀减速直线运动〈1〉利用运动可逆性,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大小,可以看成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求得。
〈2〉求刹车类单向不可逆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应注意先求出物体到停止运动的时间。
例:初速度为30m/s的汽车,以大小为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求其在8秒内的位移。
(4)用平均速度解匀变速运动问题:如果问题给出一段位移及对应的时间,就可以求出该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再结合速度、位移公式可方便求解问题。
例: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内,列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 求:(1)火车的加速度a (2)有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5)追及问题:〈1〉匀减速物体追赶同方向物体,恰能追上的临界条件是:追上时两者速度相同。
〈2〉匀加速物体追赶同向匀速运动物体,追上前具有最大距离的临界条件是:两者速度相同;〈3〉匀速运动物体追赶同向匀加速物体,具有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是:两者速度相同。
(6)避碰问题:恰好不发生碰撞的临界条件为两车速度相等时位置相同,判断是否发生碰撞一定要并列分析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
例: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 A在前, 速度为vA=10m/s, B车在后速度 vB=30m/s. 因大雾能见度低, B车在距A车500m时, 才发现前方有A车. 这时B车立即刹车, 但要经过1800m B车才能停止. 问: (1) A车若仍按原速前进, 两车是否会相撞? 若会相撞, 将在何时何地发生? (2) 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 A车司机在收到信号1.5s后加速前进, 求A车的加速度多大时, 才能避免事故发生 3、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仅在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g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物体的性质无关) 例:水滴由屋檐落下,它通过下方一高为1.4m的窗户用时0.2s,则屋檐距窗户下沿的高度为_________m。
(空气阻力不计,g=10m/s ) 第三章知识要点 1、力:力是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相互作用。
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例: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受到三个力F1、F2和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如撤去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__N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的判断。
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
例:下列有关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 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D.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3、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的产生的。
产生弹力条件:有接触,有形变。
方向:有平面,垂直于平面;有曲面,垂直于曲面的切面(过圆心) 弹簧,胡克定律:F=kx,x指的是弹簧的伸长或。
例:如图所示,吊篮重200N,人重500N,绳子质量及绳与摩擦不计,当此人用100N的力拉绳子时,篮对人的为多少牛?地面对篮的支持力多少牛?要使蓝而匀速上升,此人拉力多少牛? 4、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不光滑、有弹力、有相对运动(趋势) 2、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 3、大小:f动=μN f静是可变的,由状态(平衡)决定;0
6、共点力的平衡:物体处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我们就说它是平衡的 平衡条件:F合=0(Fx=0,Fy=0) 解题方法:(1)正交分解 例:用与竖直方向成α=30°斜向右上方,大小为F的推力把一个为G的木块压在粗糙竖直墙上保持静止,木块与墙的为μ。
求木块对墙的压力大小N和墙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f。
要使物体沿墙匀速上滑,推力F应变为多大? 例:小船用绳牵引,设水平阻力不变,在小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则( ) A绳子的拉力不断增大。
B绳子的拉力不变。
C船所受增大。
D船所受浮力不变。
(2)整体隔离 例:如图所示,木块在B上匀速下滑时,B相对地面静止,则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 A.无 B.有,向左 C.有,向右 D.有,方向无法确定 (3)用图像解题 例:重G的光滑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之间。
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1、F2各如何变化? 第四章知识要点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力作用在它上面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不为零时,其速度不可能为零 B.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表明物体受的合外力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表明物体受的合外力越大 E.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则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F.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F/a,所以跟它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加速度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是否受力、是运动还是静止无关。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例:A、B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滑到同一粗糙上, 若两物体的质量 mA > mB, 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则两物体能滑行的最大距离sA与sB相比为( )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题型: (1) 正交分解题 例:一质量为5kg的受到与水平方向成角37o的倾斜拉力F=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因素是0.2,g取10m/s2,则:(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大? (2)力F作用下经5s,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3)如果力F作用8s后撤去,则滑块在撤去F后还能滑行多远? (2)过程分析题 例:一个物体受几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在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恢复到原值的过程中其加速度变化情况是 ,速度变化情况是 , 其最终状态是 。
(3)求瞬时加速度 例:如图所示,质量为m和2m的木块A和B,中间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并静止在一光滑的木板上。
突然抽掉木板的瞬间,A和B的加速度分别是: (A)g, g (B) ,g (C)0,3g (D)0, (4)整体隔离法 例:A、B两物体质量之比为2:1,以绳相连(绳质量不计)并在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运动,若将A、B位置对调后仍用原来力使它们运动. 前后两次运动中,张力之比是______. (5)分解加速度 例: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 人鞋与梯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扶梯倾角为θ, 若人随扶梯一起以加速度a向上运动. 梯对人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分别为( ) A. N=masinθ B. N=m(g+asinθ) C. f=μmg D. f=macosθ (6)临界问题 例:将质量为10kg的小球挂在倾角为θ=300的光滑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如图所示。
(1)当斜面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少时,小球对斜面的压力为0? (2)如果要使绳子的张力为0,斜面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应向左还是向右?它的最小值至少为多少? 3、力学单位制:在物理学中有七个国际,其中在中有三个:千克(质量)、米(长度)、秒(时间)。
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可由基本单位导出。
4、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间的与总是等大、反向、共线。
特点:同生、同灭、同变、同性。
而一对没有这四中特点,应注意它们的。
例:物体静放于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物体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吸引地球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超重和失重。
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超重(视重大于实重),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失重(视重小于实重)。
物体处在超时,其重力并没有改变。
例:一个质量为65kg的人在地面上能举起60kg的物体,在以2m/s2匀加速下降的电梯内,他能举起______kg的物体,此时他对地板的压力为________N。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高一物理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