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 、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方式。
应该说表现方法有时包括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关于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
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
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
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 一、的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卒章显志、、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的一种技法,用或在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鲜明突出。
可以是烘托人,如《》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
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中三次写江中,分别烘托了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对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使用。
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和。
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
这些典故都是京口的,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的,也是用典的一种。
如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
如的《》,眼前作别为实,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
又如的《》,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
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
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的。
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
采用虚实结合的,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4、 ①清新。
其特点是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有动景,有,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②平淡。
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的真功夫。
如的《》,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雕琢。
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③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绚烂的,奇幻的。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的诗《》,《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④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⑤含蓄。
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去体味。
如杜牧的,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⑥简洁。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的诗,苏轼的词等。
这首诗选取了……的,描绘了……的意境,营造了……的氛围,运用了……的修辞(或手法),表达了……的。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
在这种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等等。
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如何赏析作品 赏析的诗歌作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进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
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呢?吴小如先生在讲到诗歌的鉴赏时,曾经提出“通训诂”、“明典故”,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
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前人的才能够读懂。
而且古典诗歌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理解典故的,对于读懂诗歌也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觉这样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说服力。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一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情况,要深入分析诗歌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
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所谓的“知人论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思想、、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的状况,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我们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势和的遭遇之后,也就更能理解《渔翁》中那种回避、的处世态度了。
二是对作品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进行分析,对较短的作品,如、绝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对较长的作品可以作问题分析或分析。
这是作品分析的主体。
我们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赏析的价值,我们在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我们写分析文章就是为了把作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作品的分析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注意辞采,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优美凝练。
三是可以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和。
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和的《》都是描写洞庭湖的,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登岳阳楼》向我们展示了“诗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悲悯,而《临洞庭》却只囿于对个人的自伤自怜,相比之下,两位诗人的、思想境界高下立判。
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响,这也是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个途径,如我们了解了《》是上第一首完整上的,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是《橘颂》的独创,而这一手法对的咏物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呵呵,不好意思哈,我最近要参加山东省高中语文作文的复赛,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机会,不想错过,希望路过的学哥学姐、老师朋友能捧捧场,介绍介绍经验,在此万分感谢~(本人该上高一)也... 呵呵,不好意思哈,我最近要参加山东省高中语文作文的复赛,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机会,不想错过,希望路过的学哥学姐、老师朋友能捧捧场,介绍介绍经验,在此万分感谢~(本人该上高一) 也希望大家都支持我哦!呵呵~~~~ 一定要多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