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 (3)、斜率表示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
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 (2)、可计算出 (3)、可计算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关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论 1、vt//2 2、vx/2= 3、△x=at2{xm-xn=(m-n)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gv=gth=1/2gt2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a=-g 四、关于追及与 :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
两物体速度小距离的。
2、法。
五、理解过程的基本要素。
第三 一、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大小:向下, 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弹力 (1)、形 (2)、产生条件: (3)、拉力、、压力。
(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F=kx (5)、可用假设法来 3、 (1)、静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 ③、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2)滑动摩擦力:向判断 ③、大小:f=uN。
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三、力的分解 1、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 3、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解是唯一的)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 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揭示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形) 2、两个概念:①、力 ②、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 二、 1、内容:(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表述) 2、公式:F合=ma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要点: ①、式中F是物体所受的一切的合力。
②、矢量性③、瞬时性 ④、独立性⑤、相对性 三、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的概念 1、内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①等值、、共线、②瞬时对应③相同 ④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 3、一对与一对的异同点 四、 1、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质量(m)时间(t) 力学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 2、应用:用单位判断结果,能肯定错误(但不能肯定正确) 五、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vtx)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F合或某个分力)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为,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
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
(4)解方程时,所有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
4、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 六、平衡状态、平衡条件、推论 1、处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法、封闭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 2、若物体受三力平衡,封闭三角形法最简捷。
若物体受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 七、超重和失重 1、和失重现象 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失ma。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高一物理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