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物语言常表现地方色彩鲜明,富有生活情趣 (3)品味小说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平实,朴素,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 四.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欣赏作品的形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分析人物外貌特征,揭示人物性格 (2)分析人物行为动作,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3)分析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4)紧扣故事情节,概括人物性格 2.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内涵:作者褒贬的态度,喜怒的情绪,作品的主旨,社会意义 艺术魅力: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艺术力量 五.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评价方面:小说思想是否积极,健康,深刻,与时代精神是否合拍;作者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批评力量;作者的感情是否真挚,是否符合时代精神和审美习惯 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意蕴:在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述 人文精神: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精神文化的珍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七.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创作背景 (1)宏观:政治格局,审美情趣,价值取向 (2)微观:作者的心境,影响心境的因素 2.创作意图:挖掘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八.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是多向的,不是单层次的,是多层次的 2.答案不是唯一的,需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 3.试题是半开放的,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不是漫无边际 九.规律探讨 1.整体感受,把握主题:开端,发展,结局,高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紧扣文本,理清细节:概括故事情节,理解情节的作用 3.筛选信息,全面概括:从人物行为,语言,心理,细节描写方面筛选,按不同性格特点分类 4.依据要求,简明表述:分条表述,概括分类,适当分析 (二)散文 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1.分析作品结构 (1)整体结构:把握线索,分清层次关系(并列,递进,因果,转折,总分总,总分,分总) (2)照应结构:首尾照应,前后语意照应 (3)过度类结构:承上启下,统领下文,总结上文 (4)开头段落作用:a.综合句 1)结构的作用:点明主旨,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点题,交代事情起因 2)内容:考虑开头时对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3)表达技巧:首选修辞 b.单一句:开头结构的作用 2.概括作品主题 (1)对段奕的概括 有中心句抓中心句,无中心句抓关键词,标志词,过渡词 (2)对层意的概括 (3)对作品主题的概括:通过写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情感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表达 材料选择上:通过联想 体裁上:以小见大重视真实 2.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情感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相生 情景描述方式: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1)分析表达方式 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特征,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形成强烈的感染力量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蕴含含蓄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名题旨 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分析表现手法 象征:引申事理,形象含蓄,意义普遍 铺垫,制造气氛,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形象鲜明 抑扬:印象强烈,增强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白描:突出事物神韵 虚实结合:凸显事物,景物特点,集中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含而不露,意境悠远 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衬托或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点面结合:反映事物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感人并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悬念: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伏笔:前后连贯,结构严谨 联想想象:形象丰满增添艺术表现力 动静结合: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对比:突出特点,形象鲜明 (3)分析修辞手法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你:使人或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的效果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强烈,增强生动性和感染力 对偶: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表达集中凝练,比照鲜明 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是回答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作用 三.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丰富内涵义,隐喻义,象征义 2.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平实,华丽,自然,明快,含蓄,深沉,幽默,辛辣,愤激 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形象 (1)外在特征:形态,声音,色彩,气味 (2)内在特征:性格,本质,精神 (3)作者的爱憎情感 (4)理解形象与环境的关系 (5)手法:对比,衬托,动静结合,抒情手法,修辞 2.内涵 (1)了解作者情感倾向 (2)整体把握内容思想,时代背景 (3)把握词语,如“我认为”等 五.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价值判断:时代精神,人文情怀,道德情操 审美取向: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摒弃,对正义光明的歌颂,对黑暗邪恶的批判,对弱小者的悲悯,对恃强者的憎恶 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特征 (1)勤劳节俭,自强不息 (2)求同务实,谦和持中 (3)家庭为重,亲疏有别 (4)伦理为纲,尊卑有序 2.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 (1)爱国爱家,关心社会 (2)义利兼顾,礼貌文明 (3)勤奋朴实,勇敢谦和 (4)标新立异,敬业乐群 3.人文精神 (1)人性:人的尊严,即广义的人道主义 (2)理性:对真理的追求,即广义的科学精神 (3)超越性: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 七.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宏观:政治格局,审美情趣,价值取向 微观:作者心境,影响心境的因素 八.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多角度挖掘内涵,获得独特的感受和内涵 九.规律探讨 1.高屋建瓴,突破主旨 2.读懂题面,扣紧题眼 3.借助语境,搜寻答案 4.综合分析,简明概括 5.辨明手法,明确作用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高中语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