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高一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是什么?

格物自测!为高考,从高一就准备自己的知识点储备!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是什么?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者” 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营造,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A、引起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思想) (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来点小技巧--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地点)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的怎样, 格式:用什么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在文章中的位置及。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向前发展。
五、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的环境描写。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 的作用。
1、在文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八、。
公式: 1、数清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
公式: 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②山对川,日,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图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
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
十一、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二、概括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三、名著阅读。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
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五、编短信。
公式: 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
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主干内容来写。
十六、佳句赏欣。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
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思想境界,包含的)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七、说明文学家(或)。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八、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 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2、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1、先解释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一、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二十三、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四、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 刘就杰 情感的变化。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求学高中语文的技巧,写作的技巧!O(∩_∩)O谢谢!

高中语文技巧

高考倒计时 2025-02-202025年高考时间 6月7日,8日,9日
高一专业其他问题:
高中知识点
相近专业 计算机 材料 机械 仪器仪表 能源动力 电气 电子信息 自动化 化工与制药 地质 矿业 纺织 轻工 交通运输 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 兵器 核工程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建筑 安全科学与工程 生物工程 公安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土木 水利 测绘 植物生产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 动物生产 动物医学 林学 水产 草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药学 中药学 法医学 医学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物流管理与工程 工业工程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艺术学理论 音乐与舞蹈学 戏剧与影视学 美术学 设计学 哲学 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经济与贸易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公安学 教育学 体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历史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理科学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生物科学 心理学 统计学 历年高考分数 高中知识点 高一 高考试题库 测试 力学